字典帮 >古诗 >送叶伯几之奉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林景熙
2025-09-08

送叶伯几之奉化

宋代  林景熙  

亲携琴册出烟萝,海国儒风近若何。
笔挟龙渊灵不尽,官邻雪窦冷偏多。
诗书千载关经济,师友三年要琢磨。
老去喜逢奎运转,送君犹拂旧冠峨。

送叶伯几之奉化作者简介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送叶伯几之奉化翻译及注释

《送叶伯几之奉化》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叶伯几的场景,并表达了对友情和学问的思考和祝愿。

译文:
亲自带着琴册离开烟萝,
海国的儒风近在何方。
笔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官邻的雪窦寂静而多情。
千载流传的诗书关乎经济,
师友三年的交往要不断琢磨。
年事渐长,却喜逢着吉祥的运气,
送你离去,还拂去你古老的高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学问的思考和祝福。诗人亲自携带琴书送别叶伯几,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和重视。诗中提到的“海国儒风”表示宋代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海外,儒风盛行。诗人将自己的诗书才华比作龙渊灵,意味着他的才情深邃而不尽,充满了智慧。官邻的雪窦则象征着寂静而富有情趣的山谷,暗示着友人的学问修养。诗人提到诗书千载关乎经济,强调了学问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呼唤师友三年的交往需要不断地琢磨和思考,以求得更深的领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在年事渐长的时候仍然能够喜逢吉祥的运气,送别时还拂去了友人古老的高冠,意味着友人将迎接新的起点和希望。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送别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学问的重视和思考。通过对琴书、儒风、诗书和友谊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对学问的赞扬。整首诗意蕴含深远,既表现了送别的情感,又抒发了对友情和学问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送叶伯几之奉化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è bó jǐ zhī fèng huà
送叶伯几之奉化

qīn xié qín cè chū yān luó, hǎi guó rú fēng jìn ruò hé.
亲携琴册出烟萝,海国儒风近若何。
bǐ xié lóng yuān líng bù jìn, guān lín xuě dòu lěng piān duō.
笔挟龙渊灵不尽,官邻雪窦冷偏多。
shī shū qiān zǎi guān jīng jì, shī yǒu sān nián yào zuó mo.
诗书千载关经济,师友三年要琢磨。
lǎo qù xǐ féng kuí yùn zhuàn, sòng jūn yóu fú jiù guān é.
老去喜逢奎运转,送君犹拂旧冠峨。


相关内容11:

遇黄先生

霜日

秋日榴花

旅邸秋晚二首

白牡丹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附子冈
    洞霞疑接台峰近,石机空歌蜀道难。一种灵苗人不识,半山霜夜南痕乾。...
  • 石门洞
    临溪双石如层城,中有洞天门不扃。杖藜穿莎入微迳,古藤络树春冥冥。渴猿引子下饮涧,山瓢我亦分......
  • 次曹近山见寄
    扣角歌残夜正长,懒将龟夹卜行藏。风烟万里别离梦,草木一溪文字香。仙泣铜盘辞渭水,鹤归华表认......
  • 寄怀
    风雨知何夕,干戈寄此身。青灯少年梦,白发异乡春。水驿逢花使,丹田守谷神。行窝随处乐,聊自得......
  • 山茶
    蜡包绿萼日才烘,放出千枝鹤顶红。待得雪晴春信透,翠云围绕锦屏风。...
  • 蜻蜓
    轻绡剪翅约秋霜,点水低飞恋野塘。忽趁游蜂过墙去,可怜不识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