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蜻蜓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镃
2025-07-23

蜻蜓

宋代  王镃  

轻绡剪翅约秋霜,点水低飞恋野塘。
忽趁游蜂过墙去,可怜不识百花香。

蜻蜓作者简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蜻蜓翻译及注释

《蜻蜓》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轻绡剪翅约秋霜,
点水低飞恋野塘。
忽趁游蜂过墙去,
可怜不识百花香。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蜻蜓的飞行和感受。诗人用细薄的薄纱剪断了蜻蜓的翅膀,使其在秋霜中轻盈地飞翔。蜻蜓低飞在水面上,沾湿了翅膀,然后恋恋不舍地停在野塘边。突然,它趁着一只蜜蜂飞过围墙,飞离了野塘。令人可怜的是,它并不知道百花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诗以简短的文字描绘了蜻蜓的一瞬间飞行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情的意境。蜻蜓作为自然界的小生灵,以它独特的姿态和翅膀的轻盈,展现了一种纯粹和自由的美感。

诗中的“轻绡剪翅约秋霜”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蜻蜓翅膀轻薄透明的特点,也暗喻了蜻蜓的短暂生命。蜻蜓在水面上低飞时,点点水珠沾湿了翅膀,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末的“忽趁游蜂过墙去,可怜不识百花香”一句,通过对蜻蜓的行为描写,展示了它对外界的好奇和渴望。蜻蜓看到蜜蜂越过围墙,离开了野塘,不禁心生羡慕之情,因为它并不知道园内百花的香气,这既表达了蜻蜓的无知,也暗示了人们常常错过珍贵的事物。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蜻蜓的形象和感受,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的情感。诗人通过这种富有意境的描绘,唤起读者对自然和生命的共鸣,同时也表达了对纯真、自由和美的追求。

蜻蜓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tíng
蜻蜓

qīng xiāo jiǎn chì yuē qiū shuāng, diǎn shuǐ dī fēi liàn yě táng.
轻绡剪翅约秋霜,点水低飞恋野塘。
hū chèn yóu fēng guò qiáng qù, kě lián bù shí bǎi huā xiāng.
忽趁游蜂过墙去,可怜不识百花香。


相关内容11:

旅邸秋晚二首

白牡丹

登开元宫德和楼

佳人春思

辟雍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山茶
    蜡包绿萼日才烘,放出千枝鹤顶红。待得雪晴春信透,翠云围绕锦屏风。...
  • 寄怀
    风雨知何夕,干戈寄此身。青灯少年梦,白发异乡春。水驿逢花使,丹田守谷神。行窝随处乐,聊自得......
  • 送叶伯几之奉化
    亲携琴册出烟萝,海国儒风近若何。笔挟龙渊灵不尽,官邻雪窦冷偏多。诗书千载关经济,师友三年要......
  • 四皓
    安罢储宫便又回,商山高卧白云堆。刘家大家虽能定,也堕留侯计出来。...
  • 春怨
    倚阑人瘦怨东风,从此吹香梦亦空。春色自随莺蝶去,杨花飞入画楼中。...
  • 紫极宫
    拜章台上月如霜,云湿阑干面面凉。道士醮归秋夜净,满身薰得紫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