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田中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巩
2025-07-24

田中作

宋代  曾巩  

傍人应总笑为生,病体朝朝踏雨行。
红饭白菹妻具饷,青身绿水自催耕。
止知索寞簟瓢计,岂论喧哗内素名。
胜事山风吹木石,暂如韶夏管弦声。

田中作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田中作翻译及注释

《田中作》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傍人应总笑为生,
病体朝朝踏雨行。
红饭白菹妻具饷,
青身绿水自催耕。
止知索寞簟瓢计,
岂论喧哗内素名。
胜事山风吹木石,
暂如韶夏管弦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田间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辛勤劳作和朴实生活,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认同和赞美,以及对内心寂寞和喧嚣世俗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自然的依赖。首句“傍人应总笑为生”表达了农民常常被人嘲笑,但他们依然坚持劳作谋生的态度。接下来的两句“病体朝朝踏雨行,红饭白菹妻具饷”描绘了农民们即使身体不适,也要在雨中劳作,并且他们以简单的红饭和白菹为食,供养家人。这些描写凸显了农民们的坚韧和奉献精神。

接着的两句“青身绿水自催耕,止知索寞簟瓢计”表达了农民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他们依靠自然界的水源和土地来进行耕作。诗中的“索寞簟瓢计”指的是农民们简陋的床铺、饮食和农具,暗示了他们贫困的生活状况。

最后两句“岂论喧哗内素名,胜事山风吹木石,暂如韶夏管弦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思考。他认为农民们并不关心喧嚣的世俗名利,而是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用“胜事山风吹木石,暂如韶夏管弦声”来形容农民的生活,暗示了他们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丰收时的喜悦和欢乐。

总的来说,《田中作》这首诗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朴实生活和对自然的依赖,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思考。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农民的坚韧奉献精神,以及对纯朴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追求。

田中作拼音读音参考

tián zhōng zuò
田中作

bàng rén yīng zǒng xiào wéi shēng, bìng tǐ zhāo zhāo tà yǔ xíng.
傍人应总笑为生,病体朝朝踏雨行。
hóng fàn bái jū qī jù xiǎng, qīng shēn lǜ shuǐ zì cuī gēng.
红饭白菹妻具饷,青身绿水自催耕。
zhǐ zhī suǒ mò diàn piáo jì, qǐ lùn xuān huá nèi sù míng.
止知索寞簟瓢计,岂论喧哗内素名。
shèng shì shān fēng chuī mù shí, zàn rú sháo xià guǎn xián shēng.
胜事山风吹木石,暂如韶夏管弦声。


相关内容11:

蔡州

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送陈商学士

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

寄陆彦回同年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比部孙郎中将漕二浙
    前朝使节拥朱轩,乃是君家小状元。不独官资如令祖,更将学术付贤孙。上供旋捣新禾米,行部时惊旧......
  • 送英州苏秘丞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乡馔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
  • 李侯新斋植松竹聊为杂言
    尝闻君子居,一日顾必葺。李侯作新斋,制度皆自给。轩楹如肺腑,豁达可出入。取竹渭水湄,移松陇......
  • 游东山示客
    虞寄庵余藓径通,满山台殿出青红。难逢堆案文书少,偶见凭栏笑语同。梅粉巧含溪上雪,柳黄微破日......
  • 送钱生
    天下学校废,师生无所依。子来满橐书,璨璨璧与玑。一字未得读,叩门忽言归。怜子甚有志,事时与......
  • 里社
    郊天社地君所重,翦秸刲匏微得供。秦皇汉帝陋古初,桀畴殊坛倾力奉。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