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英州苏秘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巩
2025-07-21

送英州苏秘丞

宋代  曾巩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
乡馔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
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
材术如君有余暇,出游应数拥双旌。

送英州苏秘丞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送英州苏秘丞翻译及注释

《送英州苏秘丞》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远民歌舞戴升平,
碧阁朱楼照眼明。
乡馔雨余收白蕈,
客樽秋后对红英。
泷鸣浈水遥通海,
路入南山不隔城。
材术如君有余暇,
出游应数拥双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英州苏秘丞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宴会的场景,表达了对苏秘丞的祝福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首先,诗人描述了宴会的热闹场景,远处传来民歌和舞蹈的声音,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着升平之感。碧阁和朱楼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场景,使一切显得明亮而夺目。

接着,诗人描绘了宴会上的菜肴和饮品。雨后,农田里采摘的白蕈成为宴席上的佳肴,而秋天的红英花也成为了客人们饮酒时的装饰。这里所描述的宴会细节,展现了丰盛的美食和饮品,以及主人的热情好客。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旅行的情景。泷水的声音回荡在浈水中,遥远地流入大海。诗人的旅途穿过南山,没有城市的隔阂,自然景色尽收眼底。这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旅行的愉悦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最后,诗人对苏秘丞表达了赞赏之情。苏秘丞在材术方面有着出众的才能,如果他有闲暇之时,应该多出外游览,以显示其才华。"拥双旌"表示苏秘丞应该在旅行时展示自己的才能,象征着他受人尊敬和欢迎。

整首诗以送别苏秘丞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宴会的喜庆氛围、丰盛的食物和美酒、自然景色的美丽以及对苏秘丞才华的赞赏,展现了友情和赞美之情。整体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欢乐祥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苏秘丞的离别之情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送英州苏秘丞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īng zhōu sū mì chéng
送英州苏秘丞

yuǎn mín gē wǔ dài shēng píng, bì gé zhū lóu zhào yǎn míng.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
xiāng zhuàn yǔ yú shōu bái xùn, kè zūn qiū hòu duì hóng yīng.
乡馔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
lóng míng zhēn shuǐ yáo tōng hǎi, lù rù nán shān bù gé chéng.
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
cái shù rú jūn yǒu yú xiá, chū yóu yīng shù yōng shuāng jīng.
材术如君有余暇,出游应数拥双旌。


相关内容11:

送抚州钱郎中

北归再过洞庭

蔡州

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送陈商学士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李侯新斋植松竹聊为杂言
    尝闻君子居,一日顾必葺。李侯作新斋,制度皆自给。轩楹如肺腑,豁达可出入。取竹渭水湄,移松陇......
  • 送陈郎中还京兼过九江新宅
    鹢舟金碧照溪沙,帆上风吹五两斜。罢郡紫泥催向阙,过江红旆引还家。因将旧社人携酒,应喜新林树......
  • 西湖二月二十日
    平生拙人事,出走临东藩。纷此狱讼地,欣乘刀笔闲。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春风随我来,扫尽冰......
  • 送比部孙郎中将漕二浙
    前朝使节拥朱轩,乃是君家小状元。不独官资如令祖,更将学术付贤孙。上供旋捣新禾米,行部时惊旧......
  • 田中作
    傍人应总笑为生,病体朝朝踏雨行。红饭白菹妻具饷,青身绿水自催耕。止知索寞簟瓢计,岂论喧哗内......
  • 游东山示客
    虞寄庵余藓径通,满山台殿出青红。难逢堆案文书少,偶见凭栏笑语同。梅粉巧含溪上雪,柳黄微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