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遣兴(二首)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刘基
2025-10-05

遣兴(二首)

明代  刘基  

迂疏乏世用,矫情非所安。
投簪谢时辈,聊得心中宽。
回首望故乡,枳棘日以繁。
譬彼水上萍,随流且盘桓。
楼头好山色,晴雨皆可观。
未知明朝事,且尽今日欢。

遣兴(二首)作者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遣兴(二首)翻译及注释

《遣兴(二首)》是明代刘基的诗作。这首诗通过自身的情感表达,表达了迂疏乏世的感受,以及矫情不自在的心境。作者在逐渐褪去尘世浮华的同时,心灵得到了一种宽慰和解脱。

诗中首先提到了作者才华不被世人所用,思想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感受。作者将自己的才华比作一根发簪,谦虚地向同辈致谢,表示自己不再追求名利,心中的宽慰是通过放下追逐世俗的束缚获得的。

接下来,诗人回首望故乡,用枳棘的繁茂来比喻故乡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幻。枳棘是一种多刺的植物,象征着世间的荆棘和困难,而水上漂浮的萍则象征着无所依附的孤独。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浮在水上的萍,随波逐流,徘徊不定。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楼台上的美景,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能欣赏到楼头上美丽的山色。这里的楼头景色可以被看作是诗人内心的净土,无论外界是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他都能够在这里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欢乐。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疑虑和不确定。他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但他决心珍惜当下的欢乐和快乐,将今日的喜悦尽情地享受。

整首诗以自我情感的表达为主线,通过比喻和景物描写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诗人意识到自己与时代的脱节,但他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从而获得了一种内心的宽慰和解脱。通过欣赏楼头的美景和享受当下的欢乐,诗人表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意境深远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遣兴(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qiǎn xìng èr shǒu
遣兴(二首)

yū shū fá shì yòng, jiáo qíng fēi suǒ ān.
迂疏乏世用,矫情非所安。
tóu zān xiè shí bèi, liáo dé xīn zhōng kuān.
投簪谢时辈,聊得心中宽。
huí shǒu wàng gù xiāng, zhǐ jí rì yǐ fán.
回首望故乡,枳棘日以繁。
pì bǐ shuǐ shàng píng, suí liú qiě pán huán.
譬彼水上萍,随流且盘桓。
lóu tóu hǎo shān sè, qíng yǔ jiē kě guān.
楼头好山色,晴雨皆可观。
wèi zhī míng cháo shì, qiě jǐn jīn rì huān.
未知明朝事,且尽今日欢。


相关内容11:

杂诗(三十三首)

题画四首

芭蕉仕女图

古歌(三首)

秋怀(五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菊花图
    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
  • 感时述事(十首)
    豢狗不噬御,星驰慕民兵。民兵尽乌合,何以壮干城。百姓虽云庶,教养素无行。譬彼原上草,自死还......
  • 旅兴(四十首)
    铩羽异高风,疲马厌长道。玄阴促暮节,何物能不老。自非松柏质,敢冀出众草。登山临流水,及此晴......
  • 陶榖赠词图
    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樽前面发红。...
  • 落花图咏
    蛰燕还巢未定时,村翁散社醉扶儿。粉粉花事成无赖,默默春心怨欲私。双脸胭脂开北地,五更风雨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