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踏莎行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以宁
2025-07-23

踏莎行

宋代  王以宁  

踏莎行  

我自山中,渔樵冷族。
一丘一壑平生熟。
朅来江海寄余生,心兵语阱频奔北。
九里灵河,十分光烛。
分辉借润须邻曲。
柳家兄弟莫瞋人,狂奴小户元低促。

踏莎行作者简介

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踏莎行翻译及注释

《踏莎行》是宋代诗人王以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自山中,渔樵冷族。
一丘一壑平生熟。
朅来江海寄余生,心兵语阱频奔北。
九里灵河,十分光烛。
分辉借润须邻曲。
柳家兄弟莫瞋人,狂奴小户元低促。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王以宁从山中归来的心境和生活状态。他自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偏远山区的渔樵之人,对于山中的一草一木都感到非常熟悉。虽然他曾经历过江湖和海洋的风波,但他的心思却时常向北奔腾,渴望追求更高的境界。诗中还描绘了九里灵河的美景,以及柳家兄弟和狂奴小户的低调生活。

赏析:
《踏莎行》展示了王以宁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以自然山水与人生境遇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求。他通过渔樵之人的身份,展现了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对山中一草一木的熟悉,彰显了诗人的朴素情怀。在心思时常向北奔腾的描写中,王以宁表达了对进取和追求的向往,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

九里灵河的描绘以及分辉借润须邻曲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一种美好而宁静的景象。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柳家兄弟和狂奴小户的描写则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的对比。诗人告诫柳家兄弟不要看不起别人,也提醒狂奴小户要保持低调,这种含蓄的劝诫在表面简单的句子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寓意。

总的来说,《踏莎行》以淡泊的情感、鲜明的意象和富于哲理的言语,展示了王以宁对生活和人性的独到见解,使读者在赏诵中产生共鸣,并思考人生的真谛。

踏莎行拼音读音参考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wǒ zì shān zhōng, yú qiáo lěng zú.
我自山中,渔樵冷族。
yī qiū yī hè píng shēng shú.
一丘一壑平生熟。
qiè lái jiāng hǎi jì yú shēng, xīn bīng yǔ jǐng pín bēn běi.
朅来江海寄余生,心兵语阱频奔北。
jiǔ lǐ líng hé, shí fēn guāng zhú.
九里灵河,十分光烛。
fēn huī jiè rùn xū lín qū.
分辉借润须邻曲。
liǔ jiā xiōng dì mò chēn rén, kuáng nú xiǎo hù yuán dī cù.
柳家兄弟莫瞋人,狂奴小户元低促。


相关内容11:

中秋月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凤栖梧

浣溪沙

少年游(井桃·林钟商)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好事近(寄张真甫·十二之一)
    _雁未成归,肠断宝筝零落。那更冻醪无力,似故人情薄。瘴云蛮雨暗孤城,身在楚山角。烦问剑南消......
  • 玉楼春
    弄晴数点梨梢雨。门外画桥寒食路。杜鹃飞破草间烟、蛱蝶惹残花底露。东君著意怜樊素。一段韶华都......
  • 句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朱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
  • 隔浦莲(大石)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水亭......
  • 减字木兰花
    虚空无碍。你自痴迷不自在。撒手游行。到处笙歌拥路迎。天然美满。不用些儿心计算。莫听先生。引......
  • 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且餐山色饮湖光。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