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克庄
2025-09-08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

宋代  刘克庄  

在野宜赓击壤歌,隐忧不禁亩忠何。
殷生宰相安知否,逸少群贤感慨多。
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
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宋代刘克庄所作的《次王玠投赠韵三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

在野宜赓击壤歌,
隐忧不禁亩忠何。
殷生宰相安知否,
逸少群贤感慨多。

老觉鬓丝难掩覆,
穷惟心铁未消磨。
早知掷却毛锥子,
有警犹为国荷戈。

诗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刘克庄的忧国忧民之情怀。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次王玠之名,作为赠诗的对象,来表达作者的政治观念和忧国忧民的心情。首句“在野宜赓击壤歌”,表达了作者身处在野,应当鼓励自己奋发有为,为国家的事业而努力。其中,“击壤歌”是指击打土地,象征着努力耕耘、开拓国家疆土的意义。

接着,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不满。“隐忧不禁亩忠何”,这句话意味着作者对国家的隐忧感到无法抑制,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之心何以释放。作者认为自己身在野外,无法直接参与国家政务,对国家的忠告和建言无法传达。

第三、四句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失望和对群贤的向往。“殷生宰相安知否”,指的是宰相殷商,问他是否知道国家的困境和民生之忧。“逸少群贤感慨多”,表明作者渴望有志之士能够秉持忠诚和智慧,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接下来的两句“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表达了作者年事已高,但对国家的关切和责任感并未减退。他的鬓发已经被白发覆盖,但心中的忧虑和为国尽忠的决心依然坚定。

最后两句“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的行为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动和言论可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表达了“早知道就抛弃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便只是提醒,也能为国家扛起责任”。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现状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国家能有贤才能够振兴国家、解决民生之忧。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作者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切,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责任和使命。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cì wáng jiè tóu zèng yùn sān shǒu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

zài yě yí gēng jī rǎng gē, yǐn yōu bù jīn mǔ zhōng hé.
在野宜赓击壤歌,隐忧不禁亩忠何。
yīn shēng zǎi xiàng ān zhī fǒu, yì shǎo qún xián gǎn kǎi duō.
殷生宰相安知否,逸少群贤感慨多。
lǎo jué bìn sī nán yǎn fù, qióng wéi xīn tiě wèi xiāo mó.
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
zǎo zhī zhì què máo zhuī zǐ, yǒu jǐng yóu wèi guó hé gē.
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


相关内容11:

谒墓五首

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送颜□之清漳六言三首

甲寅元月二首

迎候艮翁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即事四首
    目为诗客不胜惭,唤作园翁定自堪。抱甕荷锄非鄙事,栽花移竹似清谈。野人只识羹芹美,相国安知食......
  • 二和
    主人卜昼众懽浓,今孟尝君岂易逢。涨水已堪航别港,宿云何必帽前峰。三千客各闻风至,一曲湖胜裂......
  • 季父习静哀诗四首
    易学纷纷各著书,独于师说着功夫。涪翁旧传七分止,邵子先天一画无。不遣耆英陪讲读,空留章句授......
  • 送洪侍御二首
    曾峨豸角立朝端,贵近闻名胆尚寒。古冢狐狸何足问,法筵龙象各傍观。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坚铁......
  • 次韵三首
    病怯春寒添絮衣,神情全减少年时。仅堪田舍陪乡饮,难向湖亭看水嬉。清旦羲和升日毂,回风王母带......
  • 客中作
    漂泊何须远,离乡即旅人。吹薪尝海品,书刺谒田邻。家寄寒衣少,山来晓梦频。小儿仍病疟,诗句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