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再巡道永留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戴叔伦
2025-07-20

再巡道永留别

唐代  戴叔伦  

鬓下初惊白发时,更逢离别助秋悲。
从今不学四方事,已共家人海上期。

再巡道永留别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再巡道永留别翻译及注释

诗词:《再巡道永留别》

鬓下初惊白发时,
更逢离别助秋悲。
从今不学四方事,
已共家人海上期。

中文译文:

当额前的白发初次显露,
又遭遇分别增添了秋天的忧伤。
从此不再关心四方世事,
只与家人共度海上的时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写的,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感叹自己鬓发开始变白,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而此时又面临离别之痛,使得秋天的忧伤更加深刻。他决定从此不再关心四方的世事,专心与家人共渡海上的时光,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归属感。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家庭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放下了对外界事物的关注,将焦点转向了家人和亲情,表达了对家庭的珍视和对离别的痛感,并以海上期待的形象,寄托了对团聚和美好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离别和家庭情感的主题,给人以共鸣和思考。同时,诗人选用了描写白发和秋天的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情感相结合,赋予了诗词更为深远的意义。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亲情和家庭的思念和追求,同时也呼唤着读者珍惜亲情、关注家人,并对美好未来充满期许。

再巡道永留别拼音读音参考

zài xún dào yǒng liú bié
再巡道永留别

bìn xià chū jīng bái fà shí, gèng féng lí bié zhù qiū bēi.
鬓下初惊白发时,更逢离别助秋悲。
cóng jīn bù xué sì fāng shì, yǐ gòng jiā rén hǎi shàng qī.
从今不学四方事,已共家人海上期。


相关内容11:

冬夜寓怀寄王翰林(一作翰林王补阙)

望中有怀

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得潜字)

李舍人少尹惠家酝一小榼立书绝句

答东野夷门雪(郊客于汴将归赋夷门雪赠别长源答此)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别张贾
    束简下高阁,买符驱短辕。故人惜分袂,结念醉芳樽。切切别思缠,萧萧征骑烦。临归无限意,相视却......
  • 早入朝书事
    紫陌纷如画,彤庭郁未晨。列星沈骑火,残月暗车尘。隐轸排霄翰,差池跨海鳞。玉声繁似乐,香泽散......
  • 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
    出门山未曙,风叶暗萧萧。月影临荒栅,泉声近废桥。岁经秋后役,程在洛中遥。寄谢金门侣,弓旌误......
  • 敬报孙常州二首
    衰病苦奔走,未尝追旧游。何言问憔悴,此日驻方舟。远道曳故屐,馀春会高斋。因言别离久,得尽平......
  • 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
    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俱从泛舟役,近隔洞庭波。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无因得相见,却恨寄......
  • 酬人失题
    孤鸾将鹤群,晴日丽春云。何幸晚飞者,清音长此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