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访隐者不遇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陆游
2025-07-23

访隐者不遇

宋代  陆游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访隐者不遇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访隐者不遇翻译及注释

《访隐者不遇》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天登高远访隐士的情景,但可惜未能与隐士相遇。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秋高山色青如染,
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
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
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
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斤人已遯,
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
山藜野芋分猿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山色和细雨,展示了作者在登高的过程中对隐士的期待与遗憾。作者在登高的途中,远远看到了兰亭,但却没有真正接近,每一对湖山都让人感到歉意和遗憾。

诗中传闻有一位隐士居住在山下,孤烟从松崦中升起,给人一种深远而冷静的感觉。作者独自携带拄杖走向隐士的住处,看到了一道道篱笆和几个曲折的柴门。

诗中提到笛声,暗示着曾经有人在此居住,但已经离去。尽管如此,作者仍然坚持自己的追求,每天享受着简朴的生活,不会因为失去而贬低自己的境遇。

最后,作者表示与隐士共同度过一段时光是多么美好,他们可以一起分享山中的野菜和野芋,同时欣赏猿猴的嬉戏声。

这首诗词以秋高山色和寒雨为背景,通过表达作者对隐士的向往和遗憾,展现了对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的赞美。它表达了对清净自然和远离尘嚣的向往,同时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静谧和遐思的感觉。

访隐者不遇拼音读音参考

fǎng yǐn zhě bù yù
访隐者不遇

qiū gāo shān sè qīng rú rǎn, hán yǔ fēi wēi shí shǔ diǎn.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lán tíng zài yǎn jiǔ bú dào, měi duì hú shān zhé huái qiàn.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yǎ wén qí xià yǒu yǐn shì, mò mò gū yān qǐ sōng yān.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dú xié zhǔ zhàng xíng zào zhī, zhǐ lí shù qū zhài mén yǎn.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dí shēng shàng jīn rén yǐ dùn, rì chuài báo mí zhōng bù biǎn.
笛声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终不贬。
hé rú xiǎo zhù gòng yī zūn, shān lí yě yù fēn yuán qiǎn.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相关内容11:

路乾

眉州作

上元後连数日小雨作寒戏作

寄题王俊卿看山堂

梦华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大将出师歌
    将军北伐辞前殿,恩诏催排苑中宴。紫陌惊尘中使来,青门立马群公饯。绣旗杂沓三十里,画鼓敲铿五......
  • 龟堂杂题
    痴顽老子老无能,游惰农夫酒肉僧。闭著庵门终日睡,任人来唤不曾应。...
  • 讲学
    迁善以美身,讲学以尽性,能为可行尔,用舍固有命。天方斫斯文,鲁叟虚历聘。黎元则可哀,穷死吾......
  • 买屐
    一雨三日泥,泥乾雨还作。出门每有碍,使我惨不乐。百钱买木屐,日日绕村行,东阡与北陌,不间阴......
  • 夏末野兴
    半世天涯倦远游,还乡不减旅人愁。数声相应鸠呼雨,一片初飞叶报秋。山坞风烟僧院路,河梁灯火酒......
  •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虚堂奉祠子杜子,眉宇高寒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