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蜻蜓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偓
2025-09-06

蜻蜓

唐代  韩偓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蜻蜓作者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蜻蜓翻译及注释

蜻蜓

碧玉眼睛云母翅,
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
岂是殷勤为蓼丛。

诗词的中文译文:

蜻蜓

它有像碧玉一样的眼睛,薄如云母的翅膀,
比起娇艳的蝴蝶,比起繁忙的蜜蜂更为瘦小。
它飞来停在水面上迎接阳光的照耀,
并非只是因为对水中的芦苇丛格外关切。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述蜻蜓为主题,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展示了蜻蜓的特点和行为。诗人用“碧玉眼睛”来形容蜻蜓的眼睛,用“云母翅”来比喻蜻蜓的翅膀。与蝴蝶和蜜蜂相比,蜻蜓的身形更为纤细轻盈。然后,诗人提到蜻蜓停在水面上迎接阳光,这里的“拂波光”指的就是阳光在水面上的倒影,蜻蜓停在水面上享受光芒的照耀已久。最后一句“岂是殷勤为蓼丛”,表达了蜻蜓停在水面上不是因为对水中的芦苇丛特别关心,而只是停驻的一种自然行为。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蜻蜓的姿态和行为,似乎在点化人们常常因为细小而平凡的事物而忽视它们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蜻蜓的身姿轻巧,行为自然而不做作,无论是在眼睛还是翅膀上都透露出一种宁静的美感。通过诗人的描写,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蜻蜓自然而然的存在和那份与世无争的美好。诗中的蜻蜓不再只是一种昆虫,而具有了一种超越形象的精神意义。

这首诗词简短而精致,充满了对自然界细微之美的观察和赞美。通过蜻蜓这个微小却充满生命力的昆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这首诗词也在提醒人们要懂得欣赏身边的平凡事物,发现它们的美,不要因为它们微小而轻视或忽略。

蜻蜓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tíng
蜻蜓

bì yù yǎn jīng yún mǔ chì, qīng yú fěn dié shòu yú fēng.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
zuò lái yíng fú bō guāng jiǔ, qǐ shì yīn qín wèi liǎo cóng.
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相关内容11:

鸳湖曲

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玉门关盖将军歌

早梅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论诗三十首·十五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 恋情深
    玉殿春浓花烂熳,簇神仙伴。罗裙窣地缕黄金,奏清音。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永愿作鸳鸯伴......
  • 浣溪沙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
  • 武陵春
    七返阳全阴去尽,精髓满三田。修道无为必自然。论甚后和先。忍取五行真水火,须要认根源。自己丹......
  • 咏燕/归燕诗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
  • 诸将五首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