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山中寒食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林逋
2025-07-18

山中寒食

宋代  林逋  

方塘波绿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
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

山中寒食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山中寒食翻译及注释

《山中寒食》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寒食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方塘波绿、杜蘅青,描绘了山中清幽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布谷提壶已足听,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山中听到了布谷鸟的歌声,使得整个山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品尝寒食,享受山中的宁静和幽静。据梧慵复散幽经,诗人懒散地靠在梧桐树下,散读幽深的经书,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融入与沉浸。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山中寒食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诗人通过山中的寒食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宁静、美好和思考的力量。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方塘波绿杜蘅青,
布谷提壶已足听。
有客新尝寒具罢,
据梧慵复散幽经。

这首诗词的赏析主要集中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山中的寒食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山谷的宁静和生机。诗中的布谷鸟歌声和梧桐树下的懒散读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山中寒食的愉悦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外,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寒食景色,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的悠闲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与自然的融合与沉浸,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山中寒食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诗人通过山中的寒食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宁静、美好和思考的力量。

山中寒食拼音读音参考

shān zhōng hán shí
山中寒食

fāng táng bō lǜ dù héng qīng, bù gǔ tí hú yǐ zú tīng.
方塘波绿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
yǒu kè xīn cháng hán jù bà, jù wú yōng fù sàn yōu jīng.
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


相关内容11:

易从师山亭

雪三首

寄傅霖

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

留题李颉林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清平乐(四)
    莺嘀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去路香尘莫......
  • 水调歌头
    帆落松陵浦,枯柳缆琼艘。杖策无人独步,浪厌百花桥。我挂风裳水佩,一笑波寒月白,馀韵触惊涛。......
  • 集贤李建中工部尝以七言长韵见寄感存怀没因
    清绝门墙冷似冰,野人怀刺昔曾登。新题对雨分萧寺,旧梦经秋说杜陵。贫典郡符资月给,老持台宪减......
  • 寄解州李学士
    解梁贤守古难同,张盖垂鞭自士风。馆职久衔疏旧地,郡符重剖枉名公。印厅孤坐琴尊外,铃阁清谈易......
  • 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
    金篆方圆一寸余,可怜银艾未思渠。不知夫子将心印,印破人间万卷书。...
  • 谒金门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