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白鹿洞)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王建
2025-09-07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白鹿洞)

唐代  王建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
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白鹿洞)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白鹿洞)翻译及注释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白鹿洞)》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
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某个地方居住的情景和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诗人曾经住在炉峰下,他的书房对着药台,意味着他热爱文学和学术,并与自然界的药草相伴。他修剪着葱茏的小径,竹窗依旧敞开。他亲自看着水渠的流动,亲手种植着池塘中的荷花。五年的时间稍纵即逝,他暂时到此一住,但又必须离开。即使他尚未能够久久归来,但与无法到来的事物相比,他仍然胜过了。诗人提到了朋友的家在白鹿洞,听说那里也生长着青苔,意味着友人也过着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描述了自己在山下的居所,以及他与书香和自然之间的交融。通过描绘斩新的小径、竹窗和水池中的荷花,诗人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他以短暂的停留和必然的离开,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最后,他提到了友人的隐居之地,暗示着自己对友情的思念和对友人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情感表达。它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离别的感叹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呈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白鹿洞)拼音读音参考

tí bié yí ài cǎo táng jiān chéng lǐ shí shǐ jūn lǐ shí yì cháng yǐn lú shān bái lù dòng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尝隐庐山白鹿洞)

céng zhù lú fēng xià, shū táng duì yào tái.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zhǎn xīn luó jìng hé, yī jiù zhú chuāng kāi.
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qì shuǐ qīn kàn jué, chí hé shǒu zì zāi.
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
wǔ nián fāng zàn zhì, yī xiǔ yòu xū huí.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
zòng wèi zhǎng guī dé, yóu shèng bú dào lái.
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jūn jiā bái lù dòng, wén dào yì shēng tái.
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相关内容11:

花褐裘

胡笳十八拍·第四拍

早春病中

寄广文张博士

酬于汝锡晓雪见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塞上逢故人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羌笳三两曲,人醉海......
  • 送张司直入单于(一作送客游边)
    若过并州北,谁人不忆家。寒深无伴侣,路尽有平沙。碛冷唯逢雁,天春不见花。莫随征将意,垂老事......
  • 和少府崔卿微雪早朝
    蓬莱春雪晓犹残,点地成花绕百官。已傍祥鸾迷殿角,还穿瑞草入袍襕.无多白玉阶前湿,积渐青松叶上......
  • 山中寄元二侍御二首
    心期汗漫卧云扃,家计漂零水上萍。桃李向秋凋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拖紫锵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
  • 早春书情
    渐老风光不著人,花溪柳陌早逢春。近来行到门前少,趁暖闲眠似病人。...
  • 公子行
    少年初拜大长秋,半醉垂鞭见列侯。马上抱鸡三市斗,袖中携剑五陵游。玉箫金管迎归院,锦袖红妆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