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9-08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

宋代  苏辙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翻译及注释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老相携欲上天,
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
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
诸峰落日尽生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
惭愧幽人正醉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苏辙游览庐山山阳七景之一的白鹤观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动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庐山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仙境之美。

赏析:
1. 诗中的五老指的是五位长者,象征着五岳山脉的神灵。他们相互携手,欲飞升到天上,展现了崇高的志向和追求。
2. 玄猿和白鹤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它们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它们是不是仙人的怀疑更加增加。这反映了庐山的山水灵气和仙境般的美丽景色。
3. 诗中的浮云有意藏在山顶,流水则无声无息地流入稻田,形容了庐山的奇妙景色和自然的神秘力量。
4. 古木微风时起发出悦耳的声音,诸峰在夕阳的照耀下烟雾缭绕,这些描写展示了庐山的静谧与美丽。
5.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离开庐山的遗憾之情,他不舍得离开这片幽静的山水,愿意一直沉浸在这美景之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庐山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苏辙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的独特感受。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拼音读音参考

yóu lú shān shān yáng qī yǒng qí qī bái hè guān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

wǔ lǎo xiāng xié yù shàng tiān, xuán yuán bái hè jǐn yí xiān.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fú yún yǒu yì cáng shān dǐng, liú shuǐ wú shēng rù dào tián.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gǔ mù wēi fēng shí qǐ lài, zhū fēng luò rì jǐn shēng yān.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guī ān cǎo cǎo hái chéng shì, cán kuì yōu rén zhèng zuì mián.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相关内容11:

次韵姚孝孙判官见还岐梁唱和诗集

题韩驹秀才诗卷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六真兴寺阁

送李诚之知瀛州

元老见访留坐具而去戏作一绝调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兼简吕元钧三绝
    东道如闻近稍安,乘骢按部凛生寒。忽逢太守能相下,俱是从来言事官。...
  • 东轩长老二绝〈并序〉
    始余于官舍营东轩,彭城曹君焕子文,自浮光访余于高安,道过黄冈,家兄子瞻以诗送之曰:“君到高......
  • 送梁交供备知莫州
    猛士当令守四方,中原诸将近相望。一樽度日空闲暇,千骑临边自激昂。谈笑定先降虏使,诗书仍得靖......
  • 南堂新甃花坛二首
    老木不忍伐,横枝宜少除。根茎渐有托,雨露稍分余。生意初无损,开花终自如。他年诸草木,成就此......
  •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
    短舫漂浮真似叶,小蓬低浅仅如巢。幽吟但觉山川走,困睡不如风雨交。红饭白醪供醉饱,青蓑黄箬可......
  • 席上再送
    人言虎头痴,勇作河朔游。黄河六七月,不辨马与牛。单车径北渡,横身障西流。虎头亦不痴,志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