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小桃源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克庄
2025-09-09

小桃源

宋代  刘克庄  

出山已不辨东西,新径多岐失故蹊。
源里飘红无杂树,村中戴白有遗黎。
略加蕝识认来路,似有茅茨遥隔溪。
太守渔郎两痴绝,自迷岂解指人迷。

小桃源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小桃源翻译及注释

《小桃源》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山已不辨东西,
新径多岐失故蹊。
源里飘红无杂树,
村中戴白有遗黎。
略加蕝识认来路,
似有茅茨遥隔溪。
太守渔郎两痴绝,
自迷岂解指人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叫做小桃源的地方,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表现,表达了对纯净、宁静、自然之地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人世浮华、迷茫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出山作为开端,表达了作者离开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出山已不辨东西,新径多岐失故蹊"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走出山林后迷失了方向,无法辨别东西南北,新的小径多岐,失去了原来的蹊径。这种情景突出了作者追求桃源之地的决心,也暗示了现实世界的迷茫和困惑。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小桃源的景色。"源里飘红无杂树,村中戴白有遗黎"这两句诗表现了小桃源的纯净和宁静。源里的红花漂浮,没有杂乱的树木,村中的居民戴着白色头巾,象征着他们的朴素和纯洁。这样的描绘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强调了桃源的美好和与世隔绝的特点。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现了自己对于小桃源的向往和迷惑。"略加蕝识认来路,似有茅茨遥隔溪"这两句诗表明作者对于小桃源的来路并不清楚,似乎有着茅草搭建的屋檐遮挡着溪水,使得小桃源与外界相隔遥远。这种迷惑和隔绝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中对桃源之地的向往和渴望。

最后两句"太守渔郎两痴绝,自迷岂解指人迷"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和现实世界的思考。太守和渔郎都是在小桃源中的人物,他们对外界的迷失和对桃源的痴迷使他们无法解答自己迷惑的问题。这里的太守和渔郎可以被视为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他们同样受困于尘世的迷茫中,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

《小桃源》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纷扰、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世界的困惑和迷茫。这首诗词通过对小桃源的描写,以及太守和渔郎的形象,呈现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让人们对于纯净、宁静的美好生活产生向往。同时,诗中也传递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思,暗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迷失和困惑的状态。整体上,《小桃源》展现了对理想之地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以及对人生迷茫的思索,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小桃源拼音读音参考

xiǎo táo yuán
小桃源

chū shān yǐ bù biàn dōng xī, xīn jìng duō qí shī gù qī.
出山已不辨东西,新径多岐失故蹊。
yuán lǐ piāo hóng wú zá shù, cūn zhōng dài bái yǒu yí lí.
源里飘红无杂树,村中戴白有遗黎。
lüè jiā jué shí rèn lái lù, shì yǒu máo cí yáo gé xī.
略加蕝识认来路,似有茅茨遥隔溪。
tài shǒu yú láng liǎng chī jué, zì mí qǐ jiě zhǐ rén mí.
太守渔郎两痴绝,自迷岂解指人迷。


相关内容11:

艾人六言二首

题倪鲁玉诗后二首

访李公晦山居

杂咏七言十首

铭座一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黄帐干
    瘦马虺隤已卸鞯,纵鞭其后不能前。才非应氏惭三入,齿较杨雄长十年。发老病馀偏种种,腹空虚甚谩......
  • 贵公子一首
    春圃莺花围席,秋堂风露入帘。宁以肩承蹴踘,不将手触牙签。...
  • 杂咏七言十首
    周旋王庾二公际,传授并汾诸子问。晚岁更无人共语,牛栏西畔荷锄还。...
  • 伏波岩
    悬壁万仞馀,江流绕其趾。仰视不见天,森秀拔地起。中洞既深豁,旁窦皆奇诡。惜哉题识多,苍玉半......
  • 宋侯和灯夕诗再用韵二首
    近传桂管置行营,想见临淮号令明。书载舞干文德远,曲名破阵武功成。小儿队整遗风在,大将坛荒旧......
  • 宋侯和灯夕诗再用韵二首
    茜袂黄眉出满城,贤侯游豫顺民情。鼓声足验村田乐,月色遥占辇路晴。定有儒臣映藜仗,又闻京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