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7-19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

明代  高启  

窈窕复蒙茏,千山万竹中。
幽人夜惊起,秋雨共秋风。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翻译及注释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竹林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窈窕复蒙茏,千山万竹中。
幽人夜惊起,秋雨共秋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竹林的景色。"窈窕"形容竹林幽深而秀美,"蒙茏"则表示竹林茂密而繁盛。诗人将竹林比作千山万壑之中,形容其广袤壮丽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一个幽居的人在夜晚被惊醒的情景。这个人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他的内弟周思敬。这种夜晚的惊醒可能是因为秋雨和秋风的共同作用,使得人们在安静的夜晚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竹林景色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诗人展示了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受,让人沉浸在竹林的幽静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人情的温暖。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拼音读音参考

cóng zhú tú zèng nèi dì zhōu sī jìng jiù tí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

yǎo tiǎo fù méng lóng, qiān shān wàn zhú zhōng.
窈窕复蒙茏,千山万竹中。
yōu rén yè jīng qǐ, qiū yǔ gòng qiū fēng.
幽人夜惊起,秋雨共秋风。


相关内容11:

和杨余诸君在谪中忆往年西园听歌

送顾倅之钱塘

效唐人赠边将

答余左司沈别驾元夕会饮城南之作时在围中

送王稹赴大都(至正庚子作)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客舍春暮
    酒醒闲写送春诗,细雨残花尚一枝。莫向天涯望芳草,客愁多似去年时。...
  • 京师苦寒
    北风怒发浮云昏,积阴惨惨愁乾坤。龙蛇蟠泥兽入穴,怪石冻裂生皴纹。临沧观下飞雪满,横江渡口惊......
  • 初入京寓天界西阁对辛夷花怀徐七记室
    去年寺里开辛夷,君来忆我曾题诗。今年我来君已去,思君还对花开时。欲寻花下君行迹,日暮空庭古......
  • 练圻老人农隐
    我生不愿六国印,但愿耕种二顷田。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却愁为农亦良苦,近岁征役相......
  • 郊墅杂赋(十六首)
    居似临邛宅,耕非鄠杜田。已偿输税米,未觅卖文钱。把卷怜长日,看花愧少年。翛然闭门处,杨柳桔......
  • 题孙卿家小画(二首)
    高岭冒层岚,疏林逗残照。何处觅孙登,云间听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