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之道
2025-07-18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宋代  王之道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遮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作者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翻译及注释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小雨霏霏的景象,以及这场雨带来的喜悦和对社会生活的一些触动。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雨绵绵夜连朝,
突然惊醒和谐韶。
降雨缓解农民困境,
酒价由人心决定。

想象着落下的枣花,
蚕蛾离茧将断。
稻田的嫩苗移动了,
黄梅子半熟了。

文人不习惯征战的辛苦,
禅房中的人孤独凄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现象的描绘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降雨的喜悦和对社会生活的思考。雨水是田野的恩赐,它缓解了农民的困境,使庄稼生长茂盛。与此同时,诗人也提到了酒价的涨跌,暗示了社会经济与人们的心理期望息息相关。这种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显示了作者对民生疾苦和社会变迁的关注。

诗中以枣花、蚕茧、稻苗等形象描绘了世间万象的变化。枣花的落下代表着蚕蛾蜕变,而稻苗的移动则象征着农田的生机。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两句“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则显露了诗人的个人感受。诗人以“书生”自谦,暗示了自己不适应世俗的艰辛,更渴望宁静、寂寞的禅房生活。这种对禅宗生活的向往,折射出作者内心对于现实世界的厌倦与追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雨水、农田和社会经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触动和对宁静人生的向往,凸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拼音读音参考

hé sūn yán shòu xǐ yǔ shù huái yùn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xiǎo yǔ fēi fēi yè jiē cháo, zhà jīng hé qì rù mín yáo.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guān bū zhē wèi mài qiū huǎn, jiǔ jià dìng suí rén yì ráo.
官逋遮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yù luò zǎo huā cán duàn jiǎn, bàn huáng méi zǐ dào yí miáo.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shū shēng bù guàn zhēng yáo kǔ, láo luò sēng fáng bù zì liáo.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相关内容11:

和王元渤留题松寿岩白云庵寄郑顾道二首

江南道中

和富公权宗丞十站

追和元微之春馀遗兴示王觉民

见山堂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彦立兄游太学以恩袍草色动为韵
    鼠腊要非玉,篪声偶先埙。穷通一生事,早晚焉足论。行行欲何之,阔步登金门。有意韩淮阴,报雠如......
  • 和孔纯老按属邑二首
    高车西去忽逾旬,坐想登临得句频。杨柳阴交山径晚,酴醾香满驿亭春。吟余扫壁时挥翰,醉里投床任......
  • 丹阳湖阻风二首
    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时危思报主,穷极待呼天。归梦先湖外,离情到酒边。晚来风更恶,舟卧不......
  • 和富公权宗丞十站
    门外传来一轴诗,烂然蓬荜顿增辉。匹夫不敢贪怀璧,什袭今从故府归。...
  • 经过合寨吊孟氏故居二首
    藤梢棘刺失朱门,空想当年载酒樽。天色重增行客恨,东风吹雨湿黄昏。...
  • 喜雨
    雷声翻海电光红,濯濯蔷薇一夜空。云气共看渊跃{左虫右戾},雨祥曾验叶生虫。伫期多稼千箱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