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见山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之道
2025-07-19

见山堂

宋代  王之道  

浮云开西风,落木下夕阳。
谁人步东篱,采菊哦秋光。
悠然若有思,此意何可量。
南山适当前,翠色摩穹苍。
我心不期见,我眼偶相望。
咄哉逐兽夫,泰山空在旁。

见山堂作者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见山堂翻译及注释

《见山堂》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见山堂

浮云开西风,
落木下夕阳。
谁人步东篱,
采菊哦秋光。

悠然若有思,
此意何可量。
南山适当前,
翠色摩穹苍。

我心不期见,
我眼偶相望。
咄哉逐兽夫,
泰山空在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浮云开启西风、落木映照夕阳的景象作为开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有人走在东篱上采摘菊花,吟咏秋光的情景,这里通过采菊秋光的画面,进一步营造了淡雅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以“悠然若有思”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景色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思绪。他在面对这样美好的景色时,深深体悟到其中蕴含的意义是无法被凡人所测量的。

然后,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南山的方向,描述了南山的青翠色彩与天空的浩渺苍穹相互交融的景象。这里通过对南山景色的描绘,使整个诗词更加宏大而壮丽。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眼光。“我心不期见,我眼偶相望”,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惊叹和眼中所见的景色的匆匆流逝。最后两句“咄哉逐兽夫,泰山空在旁”,诗人以泰山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的豁达和胸怀,在追逐世俗之物时,泰山依然高峙在旁,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融入了自然与人生、内心与外界的对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于自然美好的赞美。

见山堂拼音读音参考

jiàn shān táng
见山堂

fú yún kāi xī fēng, luò mù xià xī yáng.
浮云开西风,落木下夕阳。
shuí rén bù dōng lí, cǎi jú ó qiū guāng.
谁人步东篱,采菊哦秋光。
yōu rán ruò yǒu sī, cǐ yì hé kě liàng.
悠然若有思,此意何可量。
nán shān shì dàng qián, cuì sè mó qióng cāng.
南山适当前,翠色摩穹苍。
wǒ xīn bù qī jiàn, wǒ yǎn ǒu xiāng wàng.
我心不期见,我眼偶相望。
duō zāi zhú shòu fū, tài shān kōng zài páng.
咄哉逐兽夫,泰山空在旁。


相关内容11:

次韵鲁如晦七夕

赠桐林老僧

史佐才读书堂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送许判官志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追和元微之春馀遗兴示王觉民
    物态有荣悴,时令互消长。堕身名利场,鱼鸟在罗纲,岂无金屈卮,听此石方乡。残花日晴阴,落絮风......
  • 和富公权宗丞十站
    昂昂野鹤在鸡群,一见人分濁与清。吟对红葵朝雨细,坐临绿竹午风轻。...
  • 江南道中
    江回山崦两三家,招颭东风酒旆斜。羸马送曛行自急,峭寒欺客晚还加。日边雁足应传信,竹外梅梢合......
  • 用东坡三峡桥韵赠源上人
    解衣振林霏,欹枕听檐溜。饥肠欲雷鸣,病耳忽牛斗。自嗟兵火余,十载困难右。崎岖穷水石,邂逅遍......
  • 哀汤与立父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人情不能已,南望哭......
  • 题香岩与何希渊陈勉仲联辔
    市井三墩北,招提百丈东。晴云披叆叇,寒日弄瞳曨。滴沥林梢雨,凄凉盖影风。我惭追骥足,策蹇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