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西江月(十二)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伯端
2025-07-28

西江月(十二)

宋代  张伯端  

西江月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
真心无相亦无音。
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外有,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
见了名为上品。

西江月(十二)作者简介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西江月(十二)翻译及注释

《西江月(十二)》
作者:张伯端(宋代)

欲了无生妙道,
莫如自见真心。
真心无相亦无音,
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外有,
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
见了名为上品。

中文译文:
想要了解无生的奥妙道理,
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洞察自己的真心。
真心既没有形相也没有声音,
纯净的法身就在其中。

这条道路既不在外面,也不在内心深处寻找,
将中心抛弃于两边,
这才能领悟到被称为上品的境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关于修行和领悟的思想。诗人通过描述无生的奥妙道理,表达了要真正了解宇宙的本质和内在真相,最好的途径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认识自己的内心。

诗中提到的“真心”指的是人的内在本质和灵性,它超越了形相和声音的界限。只有当我们洞察自己的真心,清净的法身才会显现出来。法身是指超越物质和感官世界的存在,它代表着纯净和无限的境界。

诗人进一步指出,追求无生的道理并不在外部世界,也不在内心深处的探求中。相反,他建议将中心抛弃于两边,意味着超越对内外的执着和追求。只有摆脱这种执着,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被称为上品的境界,即超越世俗的高尚状态。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需要通过直观自省来认识真实自我,并超越对外界和内心的执着,从而达到纯净和超越的境界。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以获得真正的境界和解脱。

西江月(十二)拼音读音参考

xī jiāng yuè shí èr
西江月(十二)

yù liǎo wú shēng miào dào, mò rú zì jiàn zhēn xīn.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
zhēn xīn wú xiāng yì wú yīn.
真心无相亦无音。
qīng jìng fǎ shēn zhǐ nèn.
清净法身只恁。
cǐ dào fēi wú wài yǒu, fēi zhōng yì mò qiú xún.
此道非无外有,非中亦莫求寻。
èr biān jù qiǎn qì zhōng xīn.
二边俱遣弃中心。
jiàn le míng wéi shàng pǐn.
见了名为上品。


相关内容11:

玉楼春(五之二·大石调)

西江月

菩萨蛮

洞仙歌(仙吕调)

受恩深(大石调)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玉楼春
    西亭饮散清歌阕。花外迟迟宫漏发。涂金烛引紫骝嘶,柳曲西头归路别。佳辰只恐幽期阔。密赠殷勤衣......
  • 诉衷情
    净揩妆脸浅匀眉。衫子素梅儿。苦无心绪梳洗,闲淡也相宜。云态度,柳腰肢。入相思。夜来月底,今......
  • 生查子
    轻轻制舞衣,小小裁歌扇。三月柳浓时,又向津亭见。垂泪送行人,湿破红妆面。玉指袖中弹,一曲清......
  • 渔家傲
    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强欲留春春不住。东......
  • 浣溪沙
    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露花犹有好枝开。绿鬓旧人皆老大,红梁新燕又归来。尽须珍重掌......
  • 浣溪沙
    横画工夫想未全。双双文彩羽仪鲜。和鸣偕老是天然。暮雨并深流细草,暖风交颈傍清涟。羡他真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