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4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唐代  白居易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
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翻译及注释

译文:和诸道者一同游九龙潭作诗。我喜欢遇到了游仙子,讨厌做三川的土守臣。举起手来摩挲潭上的石头,敞开衣襟扫去府中的尘土。将来我将成为独自旅行的客人,今天我还没有自由的身份。如果说仙官是嵩山的主宰,那三十六峰就会嘲笑人。

诗意: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和他一起游九龙潭的朋友们的,他感到非常高兴能够和这些仙子一起游玩。然而,他对于自己在官场上的地位感到不满,希望能够摆脱官职束缚,追求自由。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他通过与仙子们的相遇来对比自己的官职地位,暗示了他希望能够脱离尘世繁忙的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中的九龙潭象征着诗人的幻想世界,而嵩山的三十六峰则象征着现实的束缚和压力。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对于自由的追求。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拼音读音参考

yǔ zhū dào zhě tóng yóu èr shì zhì jiǔ lóng tán zuò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xǐ féng èr shì yóu xiān zǐ, yàn zuò sān chuān shǒu tǔ chén.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
jǔ shǒu mā sā tán shàng shí,
举手摩挲潭上石,
kāi jīn dòu sǒu fǔ zhōng chén.
开襟斗薮府中尘。
tā rì zhōng wèi dú wǎng kè, jīn zhāo wèi shì zì yóu shēn.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ruò yán yǐn shì sōng shān zhǔ, sān shí liù fēng yīng xiào rén.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zhǔ


相关内容11:

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衰荷

再授宾客分司

早春招张宾客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秋夜听高调凉州
    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初调。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
  • 对小潭寄远上人
    小潭澄见底,闲客坐开襟。借问不流水,何如无念心。彼惟清且浅,此乃寂而深。是义谁能答,明朝问......
  • 答尉迟少尹问所须
    乍到频劳问所须,所须非玉亦非珠。爱君水阁宜闲咏,每有诗成许去无。...
  • 香山寺二绝
    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
  • 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
    解印出公府,斗薮尘土衣。百吏放尔散,双鹤随我归。归来履道宅,下马入柴扉。马嘶返旧枥,鹤舞还......
  • 幽居早秋闲咏
    幽僻嚣尘外,清凉水木间。卧风秋拂簟,步月夜开关。且得身安泰,从他世险艰。但休争要路,不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