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太皇太后阁六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6

太皇太后阁六首

宋代  苏轼  

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
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

太皇太后阁六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太皇太后阁六首翻译及注释

《太皇太后阁六首》是苏轼所作,全诗共六首。根据提供的信息,这里给出第一首诗的中文译文,并对诗意及赏析进行分析:

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
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

中文译文:
太阳渐渐西斜,日益成熟的蚕茧聚集满棚,微风吹过高起的麦场。
清晨,来到田间检查农作物的官员,采取措施使农业昌盛,当地的菰藕和黍谷都丰收。

诗意: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农田丰收的景象,以及政府官员督导农务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蚕茧和麦田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富饶与丰收的喜悦。同时,通过提及农田官员勤勉工作,以及政府的善政措施,体现出时代当中的领导者们对农民福祉的关注,并以此赞扬了太皇太后的智慧和慈悲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农业丰收的景象,给人以丰盈、宜人的感觉。作者运用了具体的形象描写,比如“日永蚕收簇”和“风高麦上场”,使诗意更加鲜明、生动。在隐喻的水平上,通过描绘丰收的农事场景,诗中也含有对领导者的赞美。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农田丰收的喜悦和对政府对农民的关怀的赞扬,同时也把这种赞美延伸到了太皇太后身上,使整首诗显得庄严而温暖。

太皇太后阁六首拼音读音参考

tài huáng tài hòu gé liù shǒu
太皇太后阁六首

rì yǒng cán shōu cù, fēng gāo mài shàng chǎng.
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
zhāo lái jí tián lìng, gū shǔ xiàn shí fāng.
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


相关内容11:

雪浪石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

和陶饮酒二十首

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

绝句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二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 和子由踏青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傍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离,喧阗晓出空......
  • 皇太后阁六首
    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
    闲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非非义之属,是是仁之徒。非非近乎讪,是是近乎谀。当为感麟翁,善恶分......
  • 太皇太后阁六首
    小殿黄金榜,珠帘白玉钩。一声双日跸,春色满皇州。...
  • 石鼓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従政见鲁叟。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