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4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宋代  王安石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
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
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
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
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中文译文: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旧职位疑义臣,前功保护君。
传呼声依然在耳边,相会哭泣已经填满大门。
寂寥的城南路上,鸣笳声响彻九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为元献晏公所作的挽辞,表达了对逝去的晏公的思念和悼念之情。

诗的开篇,作者以“文章晋康乐”来形容晏公的治理才能,将其与晋朝的康乐时期相提并论,赞扬了其才学和治理功绩。接着提到晏公的经学传承自汉代的公孙弘,显示了他的博学多才。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晏公曾经担任的职位受到怀疑和争议,但他仍然以忠诚保护着君主的前功。这里的“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既是对晏公的忠诚表达,也体现了作者对他的赞美。

接着描述了晏公去世后的情景,称“传呼犹在耳”,意味着他的名声仍然在人们耳际回荡。而“会哭已填门”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哀悼之情,门庭之间充满了悲伤的哭声。

最后两句以景物描写的方式表现了哀思之情。城南的道路寂寥冷落,寓意着晏公的离去给世间带来了沉寂。而“鸣笳上九原”则是表达了送行时的乐曲声,九原是古代传说中的阴间之地,暗示着晏公已经离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晏公的赞美、哀思和离别之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晏公的深深思念和敬意。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yuán xiàn yàn gōng wǎn cí sān shǒu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wén zhāng jìn kāng lè, jīng shù hàn gōng sūn.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jiù zhì yí chéng guì, qián gōng bǎo fù zūn.
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
chuán hū yóu zài ěr, huì kū yǐ tián mén.
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
xiāo sè chéng nán lù, míng jiā shàng jiǔ yuán.
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相关内容11:

岁晚怀古

癸卯追感正月十五事

赴召道中

寄王补之

送王介学士知湖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吾心
    吾心童稚时,不见一物好。意言有妙理,独恨知不早。初闻守善死,颇复吝肝脑。中稍历艰危,悟身非......
  • 王中甫学士挽辞
    同学金陵最少年,奏书曾用牍三千。盛名非复居人後,壮岁如何弃我先。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
  • 送周都官通判湖州
    渌水乌程地,青山顾渚滨。酒醪犹美好,茶荈正芳新。聚泛樽前月,分班焙上春。仁风已入俗,乐事始......
  • 书任村马铺
    儿童系马黄河曲,近岸河流如可掬。任村炊米朝食鱼,日暮荥阳驿中宿。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
  • 哀贤亭
    黄鸟哀子车,强埋非天为。天夺不待老,还能使人悲。马侯东南秀,鞭策要路驰。归骨万里州,乃当强......
  • 答虞醇翁
    辍学以从仕,仕非吾本谋。欲归谅不能,非敢忘林丘。临餐耻苟得,冀以尽心酬。万事等画墁,虽勤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