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吾心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0

吾心

宋代  王安石  

吾心童稚时,不见一物好。
意言有妙理,独恨知不早。
初闻守善死,颇复吝肝脑。
中稍历艰危,悟身非所保。
犹然谓俗学,有指当穷讨。
晚知童稚心,自足可忘老。

吾心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吾心翻译及注释

诗词《吾心》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眼中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
有些意思言简意赅,可惜我晚了解悟。
初次听闻守持善行可以至死不渝,我心中还有一些犹豫。
经历了一些艰险和困境后,我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不能保全。
仍然认为世俗的知识,有些指引可以追求。
直到晚年,我才明白了年少时的心愿,自己的满足足以忘却年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年幼到晚年的心境变化。诗人在年幼时对世界并没有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对人生和道理的理解也较为肤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积累,他逐渐意识到了善行的重要性,但却感到自己对此的认识来得太晚,对早年的无知感到遗憾。

诗中的"守善死"是指坚持行善到死的意愿,表达了诗人对高尚道德的追求。然而,诗人也承认自己的犹豫和内心的纠结,显示出他对生死和道义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境,这使得他认识到身体并不能永远保全,生命是脆弱的。他开始质疑世俗的学问,觉得其中的指引和探讨有限。

最后,诗人在晚年才明白了年少时心中的纯真愿望,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满足足以超越年老的不如意。这种领悟和觉醒带给他一种解脱和宽慰。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从幼稚到成熟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的反思,传达了对善行和纯真心愿的追求,并展示了对年老和智慧的一种豁达和释然。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呈现出王安石独特的思想和感悟。

吾心拼音读音参考

wú xīn
吾心

wú xīn tóng zhì shí, bú jiàn yī wù hǎo.
吾心童稚时,不见一物好。
yì yán yǒu miào lǐ, dú hèn zhī bù zǎo.
意言有妙理,独恨知不早。
chū wén shǒu shàn sǐ, pō fù lìn gān nǎo.
初闻守善死,颇复吝肝脑。
zhōng shāo lì jiān wēi, wù shēn fēi suǒ bǎo.
中稍历艰危,悟身非所保。
yóu rán wèi sú xué, yǒu zhǐ dāng qióng tǎo.
犹然谓俗学,有指当穷讨。
wǎn zhī tóng zhì xīn, zì zú kě wàng lǎo.
晚知童稚心,自足可忘老。


相关内容11:

苏秦

岁晚怀古

癸卯追感正月十五事

赴召道中

寄王补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王中甫学士挽辞
    同学金陵最少年,奏书曾用牍三千。盛名非复居人後,壮岁如何弃我先。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
  • 送周都官通判湖州
    渌水乌程地,青山顾渚滨。酒醪犹美好,茶荈正芳新。聚泛樽前月,分班焙上春。仁风已入俗,乐事始......
  • 杂咏八首008
    任公蹲海滨,一钓饱千里。用力已云多,钓缗亦难理。巨鱼暖更逃,壮士饥欲死。游鯈不可数,空满沧......
  •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萧瑟城南路,鸣笳上......
  • 书任村马铺
    儿童系马黄河曲,近岸河流如可掬。任村炊米朝食鱼,日暮荥阳驿中宿。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
  • 哀贤亭
    黄鸟哀子车,强埋非天为。天夺不待老,还能使人悲。马侯东南秀,鞭策要路驰。归骨万里州,乃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