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李氏敬聚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家铉翁
2025-07-28

题李氏敬聚堂

宋代  家铉翁  

千载河间旧典刑,诗书习气至今存。
故家乔木知谁在,五世同居是义门。

题李氏敬聚堂作者简介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德祐初,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贾馀庆、吴坚檄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奉使元营,留馆中。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题李氏敬聚堂翻译及注释

《题李氏敬聚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家铉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载河间旧典刑,
诗书习气至今存。
故家乔木知谁在,
五世同居是义门。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李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规和家训。诗人提到了千年来河间地区的旧法和刑罚,以及对文化和学问的传承。他指出,李氏家族的乔木(指家族的祖先)知道谁在家族中承担责任,五世同居代表了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清晰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思考和赞美。首句"千载河间旧典刑"指的是家族历史悠久,传统法律和刑罚的存在。这句话暗示了家族的严肃和正统性。接下来的一句"诗书习气至今存"强调了家族对文化和学问的重视,这种学习和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这句话反映了家族对教育和知识的传承。

第三句"故家乔木知谁在"表达了对家族祖先的敬意,暗示了家族祖先对家族发展的关键作用。最后一句"五世同居是义门"强调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观念。家族成员代代同居,代代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了对家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敬仰和赞美。

这首诗词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家族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对家族传统和价值观的尊重。它表达了对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强调了家族凝聚力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文化学问的重视,并强调了家族对教育和学习的承诺。

题李氏敬聚堂拼音读音参考

tí lǐ shì jìng jù táng
题李氏敬聚堂

qiān zǎi hé jiān jiù diǎn xíng, shī shū xí qì zhì jīn cún.
千载河间旧典刑,诗书习气至今存。
gù jiā qiáo mù zhī shuí zài, wǔ shì tóng jū shì yì mén.
故家乔木知谁在,五世同居是义门。


相关内容11:

畴依

岁除思归

觅竹栽谢

江上

过朱阳仲墓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云溪叔公赐饮大梅花下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分
    清沟泂寒波,怪石乱扶拥。轻风卷浓云,天际孤月涌。主人宴亲宾,会合意弥重。列炬照寒梅,繁星粲......
  • 念奴娇
    山之天目,蔚苕嶢、第一最佳泉石。见说老龙高卧处,正拥深深寒碧。独閟云扉,人思霖雨,未许无心......
  • 舟中杂咏(二首)
    今夜河西宿,无眠但数更。并船何处客,吹笛到天明。...
  • 次韵周公谨见寄
    空山学仙子,满耳笙箫听。谁知九天上,云扉本不扃。度世同御风,蓬蓬随飘零。又如芬陀花,出火而......
  • 僧房夜冷
    山冷没禁当,那堪更漏长。寒欺秋后扇,风试夜来霜。茭白心如墨,冬青子亦黄。祗宜煨芋栗,啮引对......
  • 水调歌头
    叔父茅封贵,先帝棣华亲。平生为善最乐,夙德宛天人。玉叶金枝方茂,瑶沼丹壶如画,光景镇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