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紫花儿序诗意和翻译_元代诗人王实甫
2025-07-21

紫花儿序

元代  王实甫  

紫花儿序  

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
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
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惊起那几行鸥鹭。
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紫花儿序作者简介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紫花儿序翻译及注释

《紫花儿序·也不学刘伶荷锸》是元代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也不学刘伶荷锸,
也不学屈子投江,
且做个范蠡归湖。
绕一滩红蓼,
过两岸青蒲。
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惊起那几行鸥鹭。
似这等乐以忘忧,
胡必归欤。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游船湖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不追求名利、不受世俗束缚的心态。诗中通过对比刘伶和屈原的传世故事,表明自己不愿效仿他们的悲剧命运。相反,诗人希望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象范蠡一样回归湖泊。诗人在湖边观赏着红蓼和青蒲,召唤渔夫驾驶小船,划过湖面,惊起了几只鸥鹭。诗人认为这种乐趣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因此询问自己是否应该回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湖泊景色为主,通过对比传世故事中的悲剧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选择了刘伶和屈原作为对比对象,刘伶是唐代的诗人,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刘伶因为不满意朝廷的堕落而沉湎于酒色,最终被贬谪至岭南;屈原因为忠诚于楚国而投江自尽。诗中的范蠡则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臣,他放弃了权位,选择回归湖泊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中的红蓼和青蒲是湖泊常见的植物,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渔夫划船的动作和惊起的鸥鹭给诗中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诗人通过描述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与自然的亲近,表达了对于名利和世俗束缚的抵制态度。他认为这种生活可以带来快乐,使人忘却忧愁。然而,诗人在结尾处对自己的选择进行了反思,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胡必归欤”,暗示着他对于回归现实的犹豫和不确定。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由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矛盾。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诗词具有了深厚的意境,给人以静谧、舒适的感受。

紫花儿序拼音读音参考

zǐ huā ér xù
紫花儿序

yě bù xué liú líng hé chā, yě bù xué qū zǐ tóu jiāng,
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
qiě zuò gè fàn lǐ guī hú.
且做个范蠡归湖。
rào yī tān hóng liǎo, guò liǎng àn qīng pú.
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
yú fū, jiāng wǒ zhè xiǎo xiǎo chuán ér zhào jiāng guò qù.
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jīng qǐ nà jǐ xíng ōu lù.
惊起那几行鸥鹭。
shì zhè děng lè yǐ wàng yōu, hú bì guī yú.
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相关内容11:

红窗怨

题美人

寄校书七兄(一作送韩校书)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再和
    人生行乐留连耳,何用千锺贮宝玑。主簿休官如习早,使君下榻似陈稀。已看燕寝玉如意,更听雕梁金......
  • 即事
    野寺山家两寂然,小窗下有白头禅。微风不动炉烟直,永日方中树影圆。隐几读书长竟夕,闭门觅句可......
  • 书林十景诗
    长虹跨陆登云衢,会同海宇皆车书。日斜市溃夜喧息,月来云静天无疵。水劫金蟇形不术,常生玉兔药......
  • 朝中措
    月眉新画露珠圆。今夕正相鲜。欲导唐家诞节,先生汉相韦贤。悬知此去,莺迁春谷,鹗在秋天。班首......
  • 效孟郊体
    移参窗此地,经岁日不至。悠悠荒郊云,背植足阴气。新雨养陈根,乃复佐药饵。天涯葵藿心,怜尔独......
  • 送别
    老去情怀怕别离,年来不作送行诗。人前举似终难信,问着垂杨便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