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杨尚书赴东川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姚合
2025-07-25

送杨尚书赴东川

唐代  姚合  

却縠诗书将,衔恩赴梓州。
绕身垂印绶,护马执戈矛。
剑阁和铭峭,巴江带字流。
从来皆惜别,此别复何愁。

送杨尚书赴东川作者简介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送杨尚书赴东川翻译及注释

《送杨尚书赴东川》中文译文:

却縠(官服的颜色)上书将,怀着官职的荣誉去梓州。
围绕着身子垂下官印、绶带,保护着马匹,手执着戈矛。
峭壁上刻下令人敬畏的铭文,巴江上流淌着书写的文字。
历来都有人珍惜离别,但这一次的离别又有何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姚合写给杨尚书送别的作品。诗人通过描述杨尚书赴东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杨尚书的敬重之情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杨尚书离别时身着官服,手执印绶,护马执戈矛的景象,显示出他的威严和为国家尽忠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剑阁的险峻和巴江的奔流,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以突出杨尚书的英勇无畏和决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示了离别并不是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离别后还会有重逢的时候。

整首诗通过对杨尚书的送别,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离别的情绪,使读者在感受到别离的痛苦之余,也能够体会到离别后期待重逢的喜悦。

送杨尚书赴东川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áng shàng shū fù dōng chuān
送杨尚书赴东川

què hú shī shū jiāng, xián ēn fù zǐ zhōu.
却縠诗书将,衔恩赴梓州。
rào shēn chuí yìn shòu, hù mǎ zhí gē máo.
绕身垂印绶,护马执戈矛。
jiàn gé hé míng qiào, bā jiāng dài zì liú.
剑阁和铭峭,巴江带字流。
cóng lái jiē xī bié, cǐ bié fù hé chóu.
从来皆惜别,此别复何愁。


相关内容11:

赠常州院僧

哭贾岛二首

秋夜寄默然上人

寄题尉迟少卿郊居

和王郎中题华州李中丞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过天津桥晴望
    闲立津桥上,寒光动远林。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雪路初晴出,人家向晚深。自从王在镐,天宝至......
  • 原上新居(一作王建诗)
    秋来梨果熟,行哭小儿饥。邻富鸡长往,庄贫客渐稀。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墙下当官道,依前夹......
  • 答孟侍御早朝见寄
    河倾月向西,九陌鼓声齐。尘静霜华远,烟生曙色低。禁门人已度,宫树鸟犹栖。疏懒劳相问,登山有......
  • 过李处士山居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萧洒身无事,名高孰......
  • 酬万年张郎中见寄
    贡籍常同府,周行今一时。谏曹诚已忝,京邑岂相宜。黑发年来尽,沧江归去迟。何时得携手,林下静......
  • 题郑驸马林亭
    东园连宅起,胜事与心期。幽洞自生药,新篁迸入池。密林行不尽,芳草坐难移。石翠疑无质,莺歌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