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和甫咏雪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12

次韵和甫咏雪

宋代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次韵和甫咏雪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次韵和甫咏雪翻译及注释

《次韵和甫咏雪》是一首宋代王安石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奔走风云四面来,
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
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
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
只忆青天万里开。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局势和社会风气的忧虑,并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思考和担忧。

首句“奔走风云四面来”,意味着风云变幻的时代,隐喻着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接着描述了作者坐在山上,远远地观望着一座座层峦叠嶂的山峰,形容这些山峰犹如垒起的玉崔嵬,给人一种壮丽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作者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状的看法。他认为,政治的稳定和清正并不是没有道德的人所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有智慧和能力的人去润泽焦枯,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接着的两句“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势力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向往。他认为,当政治势力达到顶峰的时候,就会有人怀疑他们是否还有更多的能力和智慧来治理国家,而当政治目标实现之后,人们又渴望着春天的到来,期盼着美好的未来。

最后两句“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国家的思念和祝福。虽然面临着寒冷的冬天,但作者并不忧虑丰收的好年景,而是思念着蓝天万里的广阔,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词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和担忧,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凝练而深刻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人们的情感。

次韵和甫咏雪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hé fǔ yǒng xuě
次韵和甫咏雪

bēn zǒu fēng yún sì miàn lái, zuò kàn shān lǒng yù cuī wéi.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píng zhì xiǎn huì fēi wú dé, rùn zé jiāo kū shì yǒu cái.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shì hé biàn yí bāo dì jǐn, gōng chéng zhōng yù fàng chūn huí.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hán xiāng bù niàn fēng nián ruì, zhǐ yì qīng tiān wàn lǐ kāi.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相关内容11:

次韵昌叔怀灊楼读书之乐

愍儒坑

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

每见王太丞邑事甚冗而剸剧之暇犹能过访山馆

愍儒坑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金明池
    宜秋西望碧参差,忆看乡人禊饮时。斜倚水开花有思,缓随风转柳如痴。青天白日春常好,绿发朱颜老......
  • 和王乐道读进士试卷
    文卓始隋唐,进取归一律。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变今嗟未能,於己空自咄。流波亦已漫,高论常......
  • 冲卿席上得作字
    咨予乏时才,始愿乃丘壑。强走十五年,朱颜已非昨。低回大梁下,屡叹风沙恶。所欣同舍郎,诱我文......
  • 寓言六首
    好乐世所共,欲禁安能舍。孰能开其淫,要在习以雅。敺人必如己,墨子见何寡。惜哉後世音,至美不......
  • 驾自启圣还内
    衣冠原庙汉家仪,羽卫亲来此一时。天子当怀霜露感,都人亦叹鼓箫悲。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
  • 鸱
    依倚秋风气象豪,似欺黄雀在蓬蒿。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