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赠清凉长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8

次韵赠清凉长老

宋代  苏轼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
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
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
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

次韵赠清凉长老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次韵赠清凉长老翻译及注释

《次韵赠清凉长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过淮入洛地多尘,
举扇西风欲污人。
但怪云山不改色,
岂知江月解分身。
安心有道年颜好,
遇物无情句法新。
送我长芦舟一叶,
笑看雪浪满衣巾。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过河淮江,进入洛阳地区,周围环境尘土飞扬,举扇挡风也无济于事。然而,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山川的风景并没有因为这些尘土而改变,就像江中的明月能够照亮人们的内心一样。苏轼表达了一种宁静自持的心境,他相信内心的安宁和智慧比周围环境更重要,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最后,他送给自己一叶长芦舟,轻松地面对满身雪浪的世事。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在外在环境的扰乱下保持内心平静和豁达的心态。他以细腻的文字描写了风尘仆仆的行路情景,同时通过对山川的描绘,表达了一种高远的情感。他用"岂知江月解分身"的表达方式,将江月的明亮比喻为内心的智慧和宁静,说明了他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独立和光明。他认为真正的安宁和智慧源于内心,而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诗的最后,苏轼送给自己一叶长芦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豁达态度。他选择以轻松自在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笑看雪浪满衣巾,意味着他不为外界的风浪所动摇,保持心境的平和与高远。

整首诗词以苏轼特有的豪放深沉的风格,展现了他独立、自持的性格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苏轼对世事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一种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次韵赠清凉长老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zèng qīng liáng zhǎng lǎo
次韵赠清凉长老

guò huái rù luò dì duō chén, jǔ shàn xī fēng yù wū rén.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
dàn guài yún shān bù gǎi sè, qǐ zhī jiāng yuè jiě fēn shēn.
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
ān xīn yǒu dào nián yán hǎo, yù wù wú qíng jù fǎ xīn.
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
sòng wǒ zhǎng lú zhōu yī yè, xiào kàn xuě làng mǎn yī jīn.
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


相关内容11: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再用前韵寄莘老

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西斋

除夜病中赠段屯田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
    零露泫月蕊,温风散晴葩。春工了不睡,连夜开此花。芳心谁剪刻,天质自清华。恼客香有无,弄妆影......
  •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东风竞倚栏。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
  • 观棋?并引?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
  • 宝山新开径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风自远来闻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回观佛骨青螺髻,踏遍仙人碧......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北园
    汉水巴山乐有余,一麾従此首归途。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
  • 荆州十首
    太守王夫子,山东老俊髦。壮年闻猛烈,白首见雄豪。食雁君应厌,驱车我正劳。中书有安石,慎勿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