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10-05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

唐代  白居易  

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藓生。
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翻译及注释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年曾在茂密的桑树下埋葬过一匹白马,如今在诗厅的墙壁上,仍然能看到那首题诗,再次引起了我的思念之情,于是我又题写了这首绝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马的思念之情。往年,他曾在茂密的桑树下埋葬了一匹白马,七年过去了,他仍然感到悲伤和留恋。在他的诗厅墙壁上,仍然可以看到当年他题写的诗句,这让他的思绪再次涌上心头。于是,他再次写下了这首绝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马的留恋之情。诗中的"往年稠桑曾丧白马"描绘了过去埋葬马的场景,茂密的桑树和白马的形象使诗情更加生动。"壁上题诗尘藓生"表明诗人当年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句已经被时间的流转覆盖了一层尘藓,但它仍然留存在那里,唤起了诗人的回忆和感怀。"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表达了诗人对马的思念之情,七年过去了,他仍然对马的死感到悲伤和不舍。最后两句"自知无乃太多情",表明诗人意识到自己对马的情感可能过于深沉,但他仍然无法抑制内心的思念之情,因此又题写了这首绝句。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马的思念之情。它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感受,展现了人们对逝去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抑制的情感流露。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感伤和对过去的眷恋,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拼音读音参考

wǎng nián chóu sāng céng sàng bái mǎ tí shī tīng bì jīn lái shàng cún yòu fù gǎn huái gèng tí jué jù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

lù bàng mái gǔ hāo cǎo hé, bì shàng tí shī chén xiǎn shēng.
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藓生。
mǎ sǐ qī nián yóu chàng wàng, zì zhī wú nǎi tài duō qíng.
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


相关内容11:

和微之叹槿花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句

阿崔

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

以诗代书,寄户部杨侍郎,劝买东邻王家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
    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
  • 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
    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床下酒瓶虽不满,犹应醉得两三场。病身不许依年老,拙宦虚教逐......
  • 池边
    柳老香丝宛,荷新钿扇圆。残春深树里,斜日小楼前。醉遣收杯杓,闲听理管弦。池边更无事,看补采......
  • 长乐亭留别
    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优诏幸分四皓秩,祖筵惭继二......
  • 闲卧寄刘同州
    软褥短屏风,昏昏醉卧翁。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伴老琴长在,迎春酒不空。可怜闲气味,唯欠与......
  • 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
    虹梁雁齿随年换,素板朱栏逐日修。但恨尚书能久别,莫忘州守不频游。重移旧柱开中眼,乱种新花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