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塞上(一作卢纶诗,题作从军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端
2025-09-05

塞上(一作卢纶诗,题作从军行)

唐代  李端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塞上(一作卢纶诗,题作从军行)作者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塞上(一作卢纶诗,题作从军行)翻译及注释

《塞上(一作卢纶诗,题作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十岁时在边城,军中得到勇敢的名声。
卷起旗帜,收拢败马,占领碛地,聚集残兵。
乌鸢在战阵上盘旋,烧毁山中的草木明亮。
身处塞地的寂静中,思念远方的狩猎,老将厌倦了分营。
雪山无人痕迹,冰河足迹留下雁声。
李陵甘愿战死于此,令人感慨汉朝的公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边塞从军的情景。主人公在二十岁时加入军队,英勇的表现赢得了名声。诗中描述了他卷起旗帜,收拢战败的马匹,占领碛地,聚集残兵。乌鸢在战阵上盘旋,烧毁山中的草木,照亮了整个战场。然而,在这片边塞的寂静中,主人公却思念着远方的狩猎,老将也对分营感到厌倦。雪山上没有人的痕迹,冰河上留下了足迹和雁声。诗的结尾提到了李陵,他宁愿战死在这里,让人感叹汉朝的公卿们。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景象,展示了军人生活的艰辛和边塞的荒凉。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如乌鸢盘旋、山中草木的燃烧、雪山和冰河,这些描写营造出边塞的氛围和战争的激烈场面。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思想,表达了对远方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苦和厌倦。最后提到李陵,以他的牺牲来对比汉朝的公卿们,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敬仰和对政治腐败的失望。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言辞,展现了军人在边塞环境中的忠诚和坚韧,以及对国家和历史的深思。

塞上(一作卢纶诗,题作从军行)拼音读音参考

sāi shàng yī zuò lú lún shī, tí zuò cóng jūn xíng
塞上(一作卢纶诗,题作从军行)

èr shí zài biān chéng, jūn zhōng de yǒng míng.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juǎn qí shōu bài mǎ, zhàn qì yōng cán bīng.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fù zhèn wū yuān qǐ, shāo shān cǎo mù míng.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sāi xián sī yuǎn liè, shī lǎo yàn fēn yíng.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xuě lǐng wú rén jī, bīng hé zú yàn shēng.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lǐ líng gān cǐ méi, chóu chàng hàn gōng qīng.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相关内容11:

送人出塞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赠溪翁

送曲山人之衡州

赠何兆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李道士归山
    秋城临古路,城上望君还。旷野入寒草,独行随远山。授人鸿宝内,将犬白云间。早晚烧丹罢,遥知冰......
  • 送郎使君赴郢州
    使君持节去,云水满前程。楚寺多连竹,江樯远映城。登楼向月望,赛庙傍山行。若动思乡咏,应贻谢......
  • 板桥
    横遮野水石,前带荒村道。来往见愁人,清风柳阴好。...
  • 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
    湖上千峰带落晖,白云开处见柴扉。松门一径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
  • 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
    元日争朝阙,奔流若会溟。路尘和薄雾,骑火接低星。门响双鱼钥,车喧百子铃。冕旒当翠殿,幢戟满......
  • 送菊潭王明府
    业成洙泗客,皓发著儒衣。一与游人别,仍闻带印归。林多宛地古,云尽汉山稀。莫爱浔阳隐,嫌官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