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颖仲山行即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弥逊
2025-09-05

和颖仲山行即事

宋代  李弥逊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
同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
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
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和颖仲山行即事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和颖仲山行即事翻译及注释

《和颖仲山行即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行走山间的景色和所感所思为主题,展现了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的交融。

诗词的中文译文:

平坦的田野上绿草如茵,伸展开来占据了封圻。
横穿在路上的游丝,如同网一般,在夕阳的照耀下垂落。
同行的人寥寥无几,藏匿在幽深的小径间。
寺门的春色已渐渐消逝,只剩下凋谢的芳菲。

慢慢行走在水边,知道鱼儿正快乐地游动着。
随意穿过花丛,看见蝴蝶翩翩起舞。
两个篮子已经载满,今夜的月亮陪伴着归途。
庙堂的钟声依旧悠扬,比起拄着杖头的行人更加悠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颖仲在山间行走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情世态的感悟。

诗中描绘的平芜新绿、横路游丝等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同径人稀的描写则传递出山间幽静的氛围,与现代都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禅扉春尽老芳菲一句,揭示了时间的流转,春天的美丽将逝去,花朵将会凋谢。这种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更迭。

诗人在行走中观察到水中的鱼儿快乐地游动,以及花丛中的蝴蝶翩翩起舞,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象。这种随意的观察和感受,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留意。

最后两句"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表达了诗人与颖仲的归途,通过描绘月亮和钟声,给人以安宁和温暖的感觉。龙钟犹胜杖藜归的比较,显示了庄重和优雅之间的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行走经历的描写,以及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李弥逊细腻敏感的感受力和对自然、人情的独特理解。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静心、观察和思考生活的方式。

和颖仲山行即事拼音读音参考

hé yǐng zhòng shān xíng jí shì
和颖仲山行即事

píng wú xīn lǜ zhàn fēng qí, héng lù yóu sī wǎng luò huī.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
tóng jìng rén xī cáng yǎo tiǎo, chán fēi chūn jǐn lǎo fāng fēi.
同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
huǎn xíng zhào shuǐ zhī yú lè, suí yì chuān huā jiàn dié fēi.
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
èr le yú lán jīn yè yuè, lóng zhōng yóu shèng zhàng lí guī.
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相关内容11:

避贼引

林提学挽词

夏日宿广教寺风月清甚思李白敬亭诗有怀有似

避地山谷

秋晚十咏·晚望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交韵叶成父尚书见留之什
    山外孤云出寸岑,营巢其下一权深。久从泛宅浮家伴,未遂穿云渡水心。百里跻攀方着屐,十年交旧欲......
  • 送李司录西赴
    晴云耸奇峰,烈日破昏雾。谪仙有行色,朋僚伤远送。嗟哉君子人,簿书久倥偬。文星应长庚,劲气模......
  •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谢杨休三首
    半夜丝簧纷养耳,舞袖香风散沉水。高堂嬉笑坐生春,不诵式微惊游子。孟公投辖虽知人,故乡千里儿......
  • 谢吕友善见和
    扶筇西去谩寻春,独学无人沐且熏。便欲问津从桀溺,当时折槛愧朱云。阴霾满目凭谁扫,芳草莲空未......
  • 泛舟示子
    秋江十日雨,破浪飞危樯。恍如在天上,万顷烟茫茫。狂风自南来,桂华雨新黄。停杯不须饮,且饮空......
  • 古意三首
    妾如傍篱菊,不肯嫁春风。郎如出谷莺,飞鸣醉乱红。乱红有何好,风雨一夕空。菊英虽枯淡,不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