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登天竺寺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綦毋潜
2025-09-08

登天竺寺

唐代  綦毋潜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谿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登天竺寺作者简介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登天竺寺翻译及注释

登天竺寺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谿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中文译文:

登上天竺寺

郡中最有名的是化城,它坐落在西边崇山峻岭之间。
松门位于涧口,石路通向山峰之心。
幽静地看到夕阳的霞光,高处偶然遇到暮雨的阴云。
佛的身躯看起来苍老,头发却是青黑色的,象征着智慧。
宝地之上踩着如黄金般闪耀的佛像足迹。
云从竹谿一直延展,月光从花洞中照射下来。
由于对自然万物的观察而领悟了真理,心灵超脱尘世,安静地居于此地。

诗意和赏析:

《登天竺寺》是綦毋潜在唐代所写的一首诗,描述了他登上天竺寺的感受和所得的启发。

诗中通过描绘山门、石路、夕阳、雨云、佛像和自然景观等,展示了天竺寺壮观而幽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和自然的敬仰之情。

诗中所写的“化城”即指天竺寺,綦毋潜以“化城最”形容天竺寺的盛名,显示了对寺庙的赞美之情。

通过描写“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綦毋潜强调了天竺寺的高山险峻之势。

接下来的描写夕阳和暮雨,分别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和氛围中对天竺寺的感悟,形成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入体验。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是对佛陀与佛教的赞颂。通过描写佛像华丽的穿着以及足迹,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诗末写云从竹谿尽,月从花洞临,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凸显了作者在此感悟人生真谛,并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天竺寺和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在这片山水之间的心灵领悟和超脱,同时也体现了佛教信仰的影响。

登天竺寺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tiān zhú sì
登天竺寺

jùn yǒu huà chéng zuì, xī qióng dié zhàng shēn.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sōng mén dāng jiàn kǒu, shí lù zài fēng xīn.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yōu jiàn xī yáng jì, gāo féng mù yǔ yīn.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fú shēn zhān gàn fā, bǎo dì jiàn huáng jīn.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yún xiàng zhú xī jǐn, yuè cóng huā dòng lín.
云向竹谿尽,月从花洞临。
yīn wù chéng zhēn wù, yí shì zài zī cén.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相关内容11: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湖上对酒行

寄畅当(闻以子弟被召从军)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谒张果先生
    先生谷神者,甲子焉能计。自说轩辕师,于今几千岁。寓游城郭里,浪迹希夷际。应物云无心,逢时舟......
  • 后庭怨
    君不见红闺少女端正时,夭夭桃李仙容姿。幸得君王怜巧笑,披香殿里荐蛾眉。蛾眉双双人共进,常恐......
  • 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 沣上西斋寄诸友(七月中善福之西斋作)
    绝岸临西野,旷然尘事遥。清川下逦迤,茅栋上岧峣.玩月爱佳夕,望山属清朝。俯砌视归翼,开襟纳远......
  • 怨情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
  •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应念投沙客,空馀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