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郑县史令千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司马光
2025-07-27

寄郑县史令千之

宋代  司马光  

怜君比比得佳县,胜概闲情双有余。
为看西溪日沉后,如可南浦月生安。
长春宫柳远扶疏,新树应多旧已枯。
蠹柱苔墙遍寻历,古亭犹有杜诗无。

寄郑县史令千之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寄郑县史令千之翻译及注释

《寄郑县史令千之》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怜君比比得佳县,
胜概闲情双有余。
为看西溪日沉后,
如可南浦月生安。
长春宫柳远扶疏,
新树应多旧已枯。
蠹柱苔墙遍寻历,
古亭犹有杜诗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司马光对于美丽的郑县的喜爱之情。他赞美了郑县的胜景和宁静的氛围。诗人希望能够在西溪日落之后,欣赏到南浦的明月。他描述了长春宫柳的遥远和疏落,以及新树的繁茂与旧树的凋零。诗中还提到了柱子上的蛀虫和墙上的苔藓,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古亭虽然依然存在,但已经没有杜甫的诗句留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郑县的景色和历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他对美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通过对长春宫柳和新旧树木的对比,表达了岁月更迭和生命的脆弱。蛀虫和苔藓的描绘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淡雅、寂静的感觉,让人沉浸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之中。

寄郑县史令千之拼音读音参考

jì zhèng xiàn shǐ lìng qiān zhī
寄郑县史令千之

lián jūn bǐ bǐ dé jiā xiàn, shèng gài xián qíng shuāng yǒu yú.
怜君比比得佳县,胜概闲情双有余。
wèi kàn xī xī rì chén hòu, rú kě nán pǔ yuè shēng ān.
为看西溪日沉后,如可南浦月生安。
cháng chūn gōng liǔ yuǎn fú shū, xīn shù yīng duō jiù yǐ kū.
长春宫柳远扶疏,新树应多旧已枯。
dù zhù tái qiáng biàn xún lì, gǔ tíng yóu yǒu dù shī wú.
蠹柱苔墙遍寻历,古亭犹有杜诗无。


相关内容11:

斛律丞相

和君贶宁河阳侍中牡丹

介甫作巫山高命光属和勉率成篇真不知量

奉和御制龙图等阁观三圣御书诗

沉阴欲雪与同列会饮南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又和二月五日风雪
    春风正豪怒,夜雪复飘扬。勿使羁愁乱,自知清兴长。帘疏声淅沥,灯冷晕微茫。此夕牛衣客,成名不......
  •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
    塞下春寒在,东风雪满须。河阳机上妇,知我苦辛玩。...
  • 和邻几金铃菊
    何处见佳菊,秋风汶水阳。酒浮金铎细,露泛蜜房香。不谓红尘地,相逢君子堂。依然故人意,不减旧......
  • 送郑推官赴分州
    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休穷西海路,辛苦学......
  • 和邵尧夫霁登石阁
    飞檐危槛出林端,王屋嵩丘咫尺间。独爱高明游佛阁,岂知忧喜满尘寰。目穷莽苍织毫尽,身得逍遥万......
  • 同子难题和乐亭
    春禽哢晴朝,秋虫吟雨夕。风和振兰芳,露寒滋菊色。万物苟得所,随时各有适。矧伊人最灵,胡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