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
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
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
休穷西海路,辛苦学甘英。
送郑推官赴分州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郑推官赴分州翻译及注释
《送郑推官赴分州》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郑推官奉命前往分州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送别和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
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
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
休穷西海路,辛苦学甘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郑推官的送别和祝福之情。首句“骄虏已归计,圣朝方寝兵”,表明了宋朝已经平定了外敌,国家安定,可以安心休养生息。接着,诗中提到“时闻候火入,非复塞尘惊”,意味着边境已经安全,不再有战乱的威胁。这种安定的局面使得秋岭无南牧,春田恣北耕,农民可以安心耕种田地,不再受到战乱的干扰。
最后两句“休穷西海路,辛苦学甘英”,表达了对郑推官前程的祝福和鼓励。休穷西海路意味着希望他不再奔波劳累,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辛苦学甘英则是鼓励他要勤奋学习,像甘英一样成为有才华的人。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表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郑推官的送别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景象。
送郑推官赴分州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