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9-07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宋代  梅尧臣  

京洛同逃酒,单袍跨马归。
明朝各相笑,此分不为稀。
公既参炉冶,予将事蕨薇。
悲哀无以报,有涕向风挥。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翻译及注释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京洛同逃酒,单袍跨马归。
明朝各相笑,此分不为稀。
公既参炉冶,予将事蕨薇。
悲哀无以报,有涕向风挥。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对高平公殂谢的悼念之作,共有三首。首先,诗人描述了京洛(指京城和洛阳)中的人们为了逃避战乱而纷纷离去,而高平公却独自穿着单薄的袍子,骑马回归故乡。明朝的官员们互相嘲笑高平公的归乡,但这样的离别并不罕见。接着,诗人提到高平公曾经在炉冶之事上给予了自己帮助,而他将要从事的事业却如同蕨薇一般微不足道。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对高平公的离世感到悲痛,却无法以任何方式来表达,只能流下眼泪,在风中挥洒。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高平公逝世的哀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高平公的离世和自身处境的对比,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无情冲击。诗中的描述细腻而含蓄,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无奈。

诗中的"京洛同逃酒"表明了当时战乱时期人们的逃避和离散情景,而高平公选择了回归故乡,这种坚守和归属感在动荡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明朝各相的嘲笑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离别和变故的麻木和习以为常。最后,诗人借助高平公对自己的帮助,表达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事业和对高平公的无尽感激之情。

整首诗以悲凉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人事的无奈和悲伤,同时也透露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这种以个人情感为主线,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感受的手法,是宋代诗词的典型特征,也是梅尧臣的创作风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高平公的离世和自身处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充满变迁和离别的时代的思考和悲伤,展现了悼念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个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友人的哀思之情。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wén gāo píng gōng cú xiè shù āi gǎn jiù yǐ zhù wǎn gē sān shǒu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jīng luò tóng táo jiǔ, dān páo kuà mǎ guī.
京洛同逃酒,单袍跨马归。
míng cháo gè xiāng xiào, cǐ fēn bù wéi xī.
明朝各相笑,此分不为稀。
gōng jì cān lú yě, yǔ jiāng shì jué wēi.
公既参炉冶,予将事蕨薇。
bēi āi wú yǐ bào, yǒu tì xiàng fēng huī.
悲哀无以报,有涕向风挥。


相关内容11:

淮上杂诗六首

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

王道损赠永兴冰蜜梨四颗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张修赴威胜军判官
    青骊渡河水,侠气动刀环。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地形通栢谷,秋色满榆关。谁复轻儒者,难淹笔......
  • 袁大监挽词三首
    不向斗牛望,已闻风雨哀。沉埋太阿剑,毁折豫章材。百链饱於锻,九层谁起台。平生嗟泯泯,逝水讵......
  • 范饶州夫人挽词二首
    听饮大夫日,止言京兆辰。常忧伯宗直,曾识仲卿贫。蒿里归魂远,芝山旅殡新。江边有孤鹤,嘹唳独......
  • 谢宾客挽歌三首
    自昔居门下,游观必许偕。岂将千里别,遂入九泉乖。已恨霜松折,行嗟玉树埋。苍生空有望,丹旐不......
  • 双凫观
    {上上下贝}物还见惊,从来人所悼。今看古壁画,应合当时好。...
  • 泾尉徐绛於其廨得鲁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於碑
    颜公忠血化为碧,颜公奇笔留在石。十存三四复不完,完者椎模少棱壁。许昌断碣称最佳,已经田火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