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答陈则见寄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9-04

答陈则见寄

明代  高启  

何由慰远思,独咏寄来诗。
行路方难日,清秋欲尽时。
江多惊雁火,树少宿鸟枝。
早晚如相见,应怜有鬓丝。

答陈则见寄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答陈则见寄翻译及注释

《答陈则见寄》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由慰远思,独咏寄来诗。
行路方难日,清秋欲尽时。
江多惊雁火,树少宿鸟枝。
早晚如相见,应怜有鬓丝。

诗意:
这首诗词是高启回答陈则见寄来的信件所作。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并以诗歌作为回应。他描述了行路的艰辛,以及秋天即将结束的时刻。江上飞过的雁群惊起了火光,树上的枝条上却少有宿鸟停歇。诗人希望能早日与朋友相见,共度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年华老去的关切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行路的艰辛和秋天即将结束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江上惊起的雁群和树上少有的宿鸟,形象地描绘了孤寂和离别的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与朋友相见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年华老去的关切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答陈则见寄拼音读音参考

dá chén zé jiàn jì
答陈则见寄

hé yóu wèi yuǎn sī, dú yǒng jì lái shī.
何由慰远思,独咏寄来诗。
xíng lù fāng nán rì, qīng qiū yù jǐn shí.
行路方难日,清秋欲尽时。
jiāng duō jīng yàn huǒ, shù shǎo sù niǎo zhī.
江多惊雁火,树少宿鸟枝。
zǎo wǎn rú xiāng jiàn, yīng lián yǒu bìn sī.
早晚如相见,应怜有鬓丝。


相关内容11:

左掖作

送叶判官赴高唐时使安南还

初入京寓天界西阁对辛夷花怀徐七记室

京师苦寒

客舍春暮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顾别驾之边郡
    故人虽尽别,相去独君赊。缘路云千堠,临边树一家。渡江船载马,到馆烛惊鸦。莫叹孤城废,春来尚......
  • 咏残灯和杨孟载
    凝寒结重晕,逼曙零孤朵。膏空逐漏水,焰在同炉火。恋影未成眠,更就余光坐。...
  •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玉鉴池
    一镜寒光定,微风吹不波。更除荷芰影,放取月明多。...
  • 病目
    闭目洗黄连,深窗坐兀然。未忘听鸟兴,暂绝看花缘。问女知檐日,嗔奴畏灶烟。愿因无见处,得证定......
  • 吴仲圭枯木竹石
    丛筿倚乔柯,秋阴雨尚多。风霜莫摇落,留荫石边莎。...
  • 雪夜宿翰林院呈危宋二院长
    偶伴王摩诘,寒宵宿禁林。院铃风外静,宫漏雪中沉。绛蜡销吟烛,青绫拥赐衾。明朝陪贺瑞,银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