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朔方书事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蠙
2025-07-20

朔方书事

唐代  张蠙  

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
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
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
仍闻黑山寇,又觅汉家和。

朔方书事作者简介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朔方书事翻译及注释

《朔方书事》是唐代诗人张蠙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述了边塞朔方的景象和守卫的边军所面临的困境。

译文:
秋天结束了,角声凄凉,每次遇见人,只手执戈。城池向陇山越来越少,岐路出关频繁。雁群远行低低飞过地面,烽火台高高振入河流。仍然听到黑山寇贼的消息,我又寻找汉家的和谐。

这首诗以朔方边塞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结束时的景象。随着秋天的离去,角声变得凄凉苦涩。士兵们每次遇见他人,都持戈备战,防备任何可能的敌袭。城池向陇山的方向逐渐减少,更多的岐路通向关隘,揭示了边塞地区防守的艰辛和危险。

诗中还描绘了大雁群腾空而起,低低飞过边地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朔方边军长期的戍守和边境线的宽广。同时,烽火台高高燃烧,投射出的影子映入河流之中,显露出边军的警觉和朔方地区的征战氛围。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黑山寇贼的关切,同时又表现了他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地区仍然寻求汉家和谐的愿望。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象和边军的苦难,透露出作者对边塞边军的关切和他对和平安定的期盼。

朔方书事拼音读音参考

shuò fāng shū shì
朔方书事

qiū jǐn jiǎo shēng kǔ, féng rén wéi hé gē.
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
chéng chí xiàng lǒng shǎo, qí lù chū guān duō.
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
yàn yuǎn xíng chuí dì, fēng gāo yǐng rù hé.
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
réng wén hēi shān kòu, yòu mì hàn jiā hé.
仍闻黑山寇,又觅汉家和。


相关内容11:

长干塘别徐茂才

离筵诉酒

古悔从军行

饮散呈主人

长安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出自蓟北门行
    蓟北连极塞,塞色昼冥冥。战地骸骨满,长时风雨腥。沙河留不定,春草冻难青。万户封侯者,何谋静......
  • 赠栖白大师
    剃发得时名,僧应别应星。偶题皆有诏,闲论便成经。扫叶寒烧鼎,融冰晓注瓶。长因内斋出,多客叩......
  • 洪州送僧游福建
    八月风波似鼓鼙,可堪波上各东西。殷勤早作归来计,莫恋猿声住建溪。...
  • 寄友人
    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甸麦深藏雉,淮苔浅露鱼。相思不我会,明月几......
  • 上所知
    初向众中留姓氏,敢期言下致时名。而今马亦知人意,每到门前不肯行。...
  • 过黄牛峡
    黄牛来势泻巴川,叠日孤舟逐峡前。雷电夜惊猿落树,波涛愁恐客离船。盘涡逆入嵌空地,断壁高分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