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硖石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愈
2025-09-12

次硖石

唐代  韩愈  

数日方离雪,今朝又出山。
试凭高处望,隐约见潼关。

次硖石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次硖石翻译及注释

《次硖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数日方离雪,
今朝又出山。
试凭高处望,
隐约见潼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雪地的日子已有数天,今天再次踏上山行的场景。他站在高处凭借远望,隐约地看见了潼关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行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首句“数日方离雪”直接揭示了诗人离开雪地已有一段时间,这种时间的流逝给人以时光的感觉。接着,“今朝又出山”展示了诗人再次上山的情景,这种出行的频繁呈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探索的渴望。

第三句“试凭高处望”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仰望的意愿,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视野的期待和对更广阔景色的向往。最后一句“隐约见潼关”通过使用“隐约”这个词,传达了诗人从远处看到潼关景色的朦胧之感,这种模糊的描绘增加了一种诗意的美感,给读者留下了一些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山行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意境,韩愈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引导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壮美。同时,这首诗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鼓励人们积极探索和追求更广阔的视野。

次硖石拼音读音参考

cì xiá shí
次硖石

shù rì fāng lí xuě, jīn zhāo yòu chū shān.
数日方离雪,今朝又出山。
shì píng gāo chù wàng, yǐn yuē jiàn tóng guān.
试凭高处望,隐约见潼关。


相关内容11:

读周太公传

记梦

蜀中将归留辞韩相公贯之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

墙阴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酬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
    晓月映宫树,秋光起天津。凉风稍动叶,宿露未生尘。星气尚芳丽,旷望感心神。挥毫成逸韵,开閤迟......
  •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李正封也)
    周楚仍连接,川原乍屈盘。云垂天不暖,尘涨雪犹乾。印绶归台室,旌旗别将坛。欲知迎候盛,骑火万......
  • 广宣上人频见过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
  • 题秀禅师房
    桥夹水松行百步,竹床莞席到僧家。暂拳一手支头卧,还把鱼竿下钓沙。...
  • 送李六协律归荆南(翱)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
  • 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
    昔听东武吟,壮年心已悲。如何今濩落,闻君辛苦辞。言有穷巷士,弱龄颇尚奇。读得玄女符,生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