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采桑子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21

采桑子

宋代  黄庭坚  

采桑子  

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
深锁三关。
不要樊姬与小蛮。
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
浓丽清闲。
晓镜新梳十二鬟。

采桑子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采桑子翻译及注释

《采桑子》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虚堂密候参同火,
梨枣枝繁。深锁三关。
不要樊姬与小蛮。
遥知风雨更阑夜,
犹梦巫山。浓丽清闲。
晓镜新梳十二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虚堂中的景象,虚堂里烛火密布,梨树和枣树长得茂盛。门户紧闭,三重关锁。诗人表达了对樊姬和小蛮的不期望,他希望远离纷扰。他遥远地知道风雨更加凄凉的夜晚,仿佛梦见了巫山的景色。他享受这浓郁而宁静的闲适生活。清晨,他在镜前梳理着他的十二束发髻。

赏析:
《采桑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宁静的场景。虚堂中的参同火象征着宁静和祥和,而梨枣枝繁则反映了自然的繁荣和生机。通过深锁三关,诗人表达了对外界纷扰的拒绝,不希望有人打扰他的清闲生活。他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表现了他远离尘嚣,享受内心宁静的心境。最后,诗人以晨光中梳理发髻的场景作为结束,表现出一种优雅和自在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宁静、清闲生活的向往。它以简洁明了、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同时,它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人生和心灵的关注。整首诗词充满了诗人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一种宁静、悠然的美感。

采桑子拼音读音参考

cǎi sāng zǐ
采桑子

xū táng mì hòu cān tóng huǒ, lí zǎo zhī fán.
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
shēn suǒ sān guān.
深锁三关。
bú yào fán jī yǔ xiǎo mán.
不要樊姬与小蛮。
yáo zhī fēng yǔ gēng lán yè, yóu mèng wū shān.
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
nóng lì qīng xián.
浓丽清闲。
xiǎo jìng xīn shū shí èr huán.
晓镜新梳十二鬟。


相关内容11:

永遇乐

雨中花令(王德循东斋瑞香花)

点绛唇

木兰花慢(中秋)

满庭芳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鹧鸪天
    秋入蒹葭小雁行。参差飞堕水云乡。直须银甲供春笋,且滴糟床覆羽觞。风压幕,月侵廊。江南江北夜......
  • 木兰花
    苦春宵漏短,梦回晚、酒醒迟。正小雨初收,余寒未放,怯试单衣。娇痴。最尤殢处,被罗襟、印了宿......
  • 菩萨蛮(回文)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
  • 怜落梅(江梅引·四之三)
    重闺佳丽最怜梅。牖春开。学妆来。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
  • 临江仙(上巳日游海昌王氏园,吴宰效及中散兄)
    倦客身同舟不系,轻帆来访儒仙。春风元巳艳阳天。夭桃方散锦,高柳欲飞绵。千古海昌佳绝地,双凫......
  • 苏幕遮
    抱孤琴,弹小操。独坐幽轩,尽日无人到。惟乐烟霞长啸傲。明月清风,今古长为道。识乾坤,知牝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