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歙县岁寒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9-03

歙县岁寒堂

宋代  苏辙  

槛外甘棠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
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歙县岁寒堂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歙县岁寒堂翻译及注释

《歙县岁寒堂》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岁寒堂景色和其中的琴声,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追求纯粹艺术的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槛外甘棠锦绣屏,
长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过眼无多日,
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
旋收金粉气尤清。
长官不用求琴谱,
但听风吹作弄声。

以下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歙县岁寒堂为背景,描绘了它外部的景色和内部的琴声。首先,诗人形容槛外的甘棠花开如锦绣的屏风,给人以美丽的视觉感受。接着,他提到了岁寒堂前的一棵高大的松树,问道这片亭子的名字是由谁来取的。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艺术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他说浮华的花朵只能在眼前闪现片刻,而真正强大的品质和精神却能经受住严寒的考验,贯穿一生。这种劲节的坚持和不畏艰辛的精神是诗人所推崇的,也是他自己追求的人生态度。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暗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琴艺的追求和创作的态度。他说暗长的茯苓根自有它的底蕴,旋收的金粉气更加纯净。这可以理解为作者认为真正的艺术才华是内在的,而不是依赖外在的虚饰和表面的华丽。他认为优秀的琴艺不仅仅是求得琴谱的技巧,而是要倾听自然的声音,随风弹奏出真实的音乐。

《歙县岁寒堂》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琴声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纯粹艺术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形象描写和对琴声的象征意义,展示了苏辙深刻的思考和对真实和纯净的追求。

歙县岁寒堂拼音读音参考

shè xiàn suì hán táng
歙县岁寒堂

kǎn wài gān táng jǐn xiù píng, cháng sōng hé zhě shàn tíng míng.
槛外甘棠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
fú huā guò yǎn wú duō rì, jìn jié líng hán jǐn cǐ shēng.
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
àn zhǎng fú líng gēn zì dà, xuán shōu jīn fěn qì yóu qīng.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
zhǎng guān bù yòng qiú qín pǔ, dàn tīng fēng chuī zuō nòng shēng.
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相关内容11:

次韵子瞻好头赤

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

次韵李公朝著作见赠二首

次韵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宛丘见寄二首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九渡桑乾
    北渡桑乾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南渡桑乾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
  •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
    五月扁舟忆过门,哀怜逐客为招魂。开樽不惜清泉洁,挥汗相看白雨翻。病起清言惊苦瘦,归休尺牍尚......
  • 初到陈州二首
    谋拙身无向,归田久未成。来陈为懒计,传道愧虚名。俎豆终难合,诗书强欲明。斯文吾已试,深恐误......
  • 东西京二绝
    亲祀甘泉岁一终,属车徐动不惊风。宓妃何预词臣事,指点讥呵豹尾中。...
  • 次韵王巩同饮王廷老度支家戏咏
    白鱼紫蟹早霜前,有酒何须问圣贤。上客远来工缓颊,双鬟为出小垂肩。新传大曲皆精绝,忽发狂言亦......
  • 除日二首
    屠苏末後不辞饮,七十四人今自希。筋力明年应更减,诚心忧世久知非。脾寒服药近方验,风痹经冬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