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西征回途中二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舜民
2025-09-09

西征回途中二绝

宋代  张舜民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西征回途中二绝作者简介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西征回途中二绝翻译及注释

《西征回途中二绝》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舜民。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州城下千株柳,
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
将何攀折赠行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西征回途中所见所感。诗中出现的灵州城下的柳树被官军砍伐做柴火,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破坏。而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将来回到故乡的渴望,并思考了自己将如何面对和送别离开的行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哀叹和对归乡的期盼之情。通过灵州城下千株柳被官军砍伐的形象描写,诗人深刻地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破坏。柳树作为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象征,被用来代表人民的生活和幸福,这里被砍伐成柴火,象征着悲痛和无助。

诗的结尾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思考和归乡的希望。他不仅思考着自己回到玉关的路途,还思考着将如何面对和送别行人。这种反问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迷茫,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常。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和深思熟虑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痛苦感受和对归乡的渴望之情。这种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意义。

西征回途中二绝拼音读音参考

xī zhēng huí tú zhōng èr jué
西征回途中二绝

líng zhōu chéng xià qiān zhū liǔ, zǒng bèi guān jūn zhuó zuò xīn.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
tā rì yù guān guī qù lù, jiāng hé pān zhé zèng xíng rén.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相关内容11:

寄郓州邵资政蒙问敝邑山水之景,见索新诗,

薛老亭晚归

照影亭

闻喜亭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庶子泉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酬王微之汴中见赠
    黄流浑浑来沙际,佳气葱葱近日边。河汉槎虽通远客,蓬莱风未纵归船。山城剧饮销红烛,水驿高吟襞......
  • 英宗皇帝词二首
    继文犹旦暮,归启已讴吟。画手传英气,书筠见德音。铸铜余故鼎,啄草付春禽。试望桥山路,萧萧翠......
  • 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
    挥手红尘意浩然,夙兴招客与扳联。烟云秀发春前地,草木清含雪后天。已卜耕桑临富水,暂抛鱼鸟去......
  • 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入坐松雨湿,吹衣水风凉。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乍释尘垢累,况余灯......
  • 和酬孙少述
    自信箪瓢乐,宁羞猿鹤惊。论高知峻节,交淡见纯诚。自昔心无间,相逢眼更明。何当荐有道,坐想软......
  • 苦热
    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积水殆将沸,清风岂能兴。草木恐焚燎,窗扉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