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韩元吉
2025-07-19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

宋代  韩元吉  

淮右偏师出,江津督府开。
橐皋贼阵蹙,瓜步敌锋摧。
宝剑畴能举,神旗怅莫回。
悲风苕水路,千载有余哀。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作者简介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翻译及注释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淮右偏师出,江津督府开。
橐皋贼阵蹙,瓜步敌锋摧。
宝剑畴能举,神旗怅莫回。
悲风苕水路,千载有余哀。

译文:
淮右的军队出征,江津的督府展开。
在橐皋,敌军阵线被击溃,瓜步的敌锋被摧毁。
宝剑可以挥舞,但神旗却无法回首。
悲伤的风吹过苕溪的水路,千年来仍存有无尽的悲哀。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战争的场景,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悲伤和哀愁的表达。诗人通过描述淮右的军队出征和江津的督府开展行动,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诗中提到橐皋和瓜步,暗示敌军在这两个地方遭到了重创,但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无法回首的神旗的怅惋之情。最后,诗人以悲伤的风吹过苕溪的水路作为结束,表达了对这场战争悲哀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悲伤。诗人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如淮右偏师出、江津督府开等,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氛围。同时,诗中的橐皋贼阵蹙、瓜步敌锋摧等描写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而诗末的悲风苕水路、千载有余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所带来的长久悲伤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悲伤感情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揭示了战争的破坏性和痛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词在简洁明快的语言中,展示了韩元吉独特的感慨和才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gù tài shī hé wáng wǎn shī sān shǒu
故太师和王挽诗三首

huái yòu piān shī chū, jiāng jīn dū fǔ kāi.
淮右偏师出,江津督府开。
tuó gāo zéi zhèn cù, guā bù dí fēng cuī.
橐皋贼阵蹙,瓜步敌锋摧。
bǎo jiàn chóu néng jǔ, shén qí chàng mò huí.
宝剑畴能举,神旗怅莫回。
bēi fēng sháo shuǐ lù, qiān zǎi yǒu yú āi.
悲风苕水路,千载有余哀。


相关内容11:

雨后睡起有怀

逢人

归耕堂

题日出雨脚图二首

昙花亭供茶戏作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同尹少稷赋岩桂
    江南秋尽犹无菊,只有幽香满岩谷。纷纷千树散黄金,翠叶离披剪寒玉。繁枝疑从缺月堕,嫩叶不受微......
  • 浙江观潮
    江翻海涌势难平,鳌掷鹏鶱自不停。端为君王洗兵马,参旗井鉞万雷霆。...
  • 陆务观寄著色山水屏
    我居面山俯潺湲,凭轩卧牖皆见山。山光影入怀袖,秀色爽气非人寰。故人怜我新结屋,犹恐看山未能......
  • 远游十首
    巨轴载厚地,沈沈惟九幽。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负臣与支祁,亦为舜禹忧。靦彼世上儿,对面行......
  • 再用前韵戏传道
    空谷天寒翠袖遮,无人曾见玉钗斜。诗成落日千寻竹,歌就残阳万点鸦。妆额浅深知内样,舞衣裁翦胜......
  • 和宋永兄爱日楼见寄八首
    医手无三折,愁肠漫九回。宦情聊复尔,世事转艰哉。狂态未能免,新诗特地来。从今罢歌舞,焦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