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0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

宋代  苏辙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
横木为桥便独往,结茅依岛类天成。
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转轻。
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翻译及注释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临池濯足惜泉清,
缨上无尘且强名。
横木为桥便独往,
结茅依岛类天成。
往还渐少人谁识,
寝食无为身转轻。
有似三吴朱处士,
钓鱼谁与话西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名为濯缨庵的景点。诗人苏辙来到庵前的池塘,洗净了脚,深深地感叹着清泉的清澈。他的头上缨绳上没有一丝尘埃,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声望和威名。他以一根横木为桥,独自踏上了往庵的路途。庵中结茅,宛如岛屿一般,仿佛是自然形成的美景。

然而,诗中提到往来的人逐渐减少,谁能真正认识诗人?他的生活变得无为而轻盈,不再受世俗的束缚。他像三吴朱熹一样,过着隐逸的生活,与世无争,钓鱼垂钓,没有人与他分享西征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僻静幽美的庵园景观,展现了苏辙对自然与人文的诗意思考。诗人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表达了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追求。他通过描写自己洗足于清泉之中、头上无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清心寡欲的心态。诗中的横木和结茅更是凸显了与世隔绝的意象,显示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人将自己与三吴朱熹相提并论,显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崇敬。这种对隐逸境地和清净心灵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自我修养和超脱纷扰的心态。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景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境界和追求,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感慨。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拼音读音参考

hé máo guó zhèn bái yún zhuāng wǔ yǒng zhuó yīng ān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

lín chí zhuó zú xī quán qīng, yīng shàng wú chén qiě qiáng míng.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
héng mù wèi qiáo biàn dú wǎng, jié máo yī dǎo lèi tiān chéng.
横木为桥便独往,结茅依岛类天成。
wǎng huán jiàn shǎo rén shuí shí, qǐn shí wú wéi shēn zhuǎn qīng.
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转轻。
yǒu shì sān wú zhū chǔ shì, diào yú shuí yǔ huà xī zhēng.
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相关内容11: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此君庵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湖桥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滕王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斫木陶土,器则不匮。绩麻缫茧,衣则可冀。药饵具前,病安得至。坐而告穷,相视徒愧。...
  • 再赋葺居三绝
    短垣疏户略藏遮,翠竹长松夹径斜。游宦归来四十载,粗成好事一田家。...
  • 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
    从军在河上,仗钺喜公来。幕府方闲暇,歌钟得纵陪。它年老宾佐,过国泣楼台。犹有坟碑在,仍令故......
  •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西湖虽不到,甘井窃余凉。三伏罢饮酒,桂浆携一觞。冠者五六人,起舞互低昂。人生有离合,此欢未......
  • 登嵩山十首 石径
    苍壁上参天,微径随流水。聱牙石齿乱,纷薄黄叶委。牵攀不得上,颠仆几将止。勉强终此行,更老知......
  •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爱君高堂上,有似蜀江壖。墙外终南近,檐西太白偏。晚梅晴自媚,老竹暗相迁。未到遥闻说,吾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