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池荷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庚
2025-07-18

池荷

宋代  黄庚  

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
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池荷作者简介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池荷翻译及注释

《池荷》是宋代诗人黄庚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池塘中盛开的红藕花,以及秋风吹起后藕花凋零的景象。诗中还揭示了人事无常的主题,描述了沙鸥漠视花的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池荷》的中文译文:
红藕花盛开在碧栏上,
秋风一起便凋零。
池塘的兴衰变化,
被沙鸥冷眼所看。

诗意与赏析:
《池荷》这首诗通过描绘池塘中盛开的红藕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红藕花盛开在碧栏上,给人以美丽和生机的感觉。然而,秋风一起,红藕花便凋零了。这里通过描写藕花的凋零,表达了自然界的无常和变化,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

诗中还涉及到池塘的兴衰变化。池塘作为一个特定的场景,象征着人世间的兴衰和沧桑。藕花的盛开和凋零,是池塘中生命与衰老的化身。这种兴衰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经历,呈现出一种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最后两句“都被沙鸥冷眼看”,是这首诗的亮点之一。沙鸥是水鸟中的一种,它们通常栖息在水面上。诗中的沙鸥用冷眼看待池塘中的兴衰变化,表达了一种超脱于尘世的态度。它们冷漠地注视着所有经历和变化,象征着人世间的漠然和无奈。

《池荷》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事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黄庚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妙与哀愁,并引发读者对生命短暂和兴衰的深思。

池荷拼音读音参考

chí hé
池荷

hóng ǒu huā duō yìng bì lán, qiū fēng cái qǐ yì diāo cán.
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
chí táng yī duàn róng kū shì, dōu bèi shā ōu lěng yǎn kàn.
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相关内容11:

闻鹤

张持道生辰二首

感时一首再用前韵呈元诏久善文彧

暮春

再和前韵答隐父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仙翁不可见,惟有一空亭。地冷春留雪,林深书见星。松篁团秀色,兰蕙吐幽馨。立尽斜阳影,闲看鹤......
  • 乐道
    门掩荒苔客到稀,间情已与世相违。胸中宇宙自然景,眼底江山不尽诗。云淡风轻皆道体,鸢飞鱼跃总......
  • 九日会王修竹西楼预坐者七人以落霞与孤鹜齐
    冉冉五云深,山西日光薄,登楼集群贤,纵目天宇廓。落木悲徂年,寒光照杯酌。浩歌兴悠然,意行非......
  • 书怀奉简兰若提举
    十年湖海叹飘零,晚景投闲百念轻。看水看山真有味,学书学剑恨无成。竹风吟晓诗情动,梧雨敲秋客......
  • 寄友人
    相望咫尺地,久不到蜗庐。室迩人何远,心亲迹任疏。交游常念旧,情意只如初。我欲携囊去,相逢胜......
  • 道中得雨
    暖律潜开四序先,土牛何处不施鞭。道逢宿雨连新雨,人说今年胜旧年。和气薰蒸还率土,堪恩汪濊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