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发会同馆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珪
2025-09-08

发会同馆

宋代  王珪  

一持天子节,兹喜去龙庭。
大漠夜犹白,寒山春不青。
峰多常蔽日,地绝欲回星。
同类惟所适,鸣镳毋暂停。

发会同馆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发会同馆翻译及注释

《发会同馆》是宋代宰相王珪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自豪和使命感,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感叹和思考。

诗词中的"一持天子节,兹喜去龙庭"表达了作者作为宰相,执掌天子的权柄和重要职责的自豪感。他喜悦地离开了皇帝的宫廷,来到了会同馆,这里是他处理政务和辅佐皇帝的地方。

接着,诗词用"大漠夜犹白,寒山春不青"来描绘自然景色。在广袤的沙漠中,即使是夜晚,依然明亮如白昼,而寒冷的山岭却没有春天的绿色。这种景象传达了一种无常的感觉,也可能暗示了政治上的动荡和不稳定。

诗词中的"峰多常蔽日,地绝欲回星"描绘了高山的峰峦层叠,常常挡住了阳光,使周围的地面失去了光明。地面也仿佛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回归的星辰。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压抑和困顿的感觉,可能代表了政治上的挫折和困境。

最后两句"同类惟所适,鸣镳毋暂停"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思考。他认为只有适应环境、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他强调要像鸣镳一样,不停地奏响,不停地行动,不停地为国家和皇帝尽职尽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己职责和身份的自豪感,同时也透露出对政治和自然的思考。通过描绘沙漠、山岭和星辰等景象,诗词表达了一种无常和困顿的意境。最后,作者呼唤自己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发会同馆拼音读音参考

fā huì tóng guǎn
发会同馆

yī chí tiān zǐ jié, zī xǐ qù lóng tíng.
一持天子节,兹喜去龙庭。
dà mò yè yóu bái, hán shān chūn bù qīng.
大漠夜犹白,寒山春不青。
fēng duō cháng bì rì, dì jué yù huí xīng.
峰多常蔽日,地绝欲回星。
tóng lèi wéi suǒ shì, míng biāo wú zàn tíng.
同类惟所适,鸣镳毋暂停。


相关内容11:

和三司蔡君谟内翰麞猿芦雁屏二首

挽董儒促二首

挽董澜溪二首

和圣俞春雨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宫词
    焚香重熨赭黄衣,恐怕朝阳进御迟。禁鼓五更交早直,归来还是立班时。...
  • 又寄公仪四首
    千里行行近帝都,拍堤新浪喜衔舻。天涯芳草春过尽,楼北浮云客望孤。醉倚东风轻万事,梦留沧海阻......
  •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
    瑶津祷雨见皇忧,谁约金仙下帝州。楼阁绕云千地涌,鱼龙嘘水五天流。于精自与三灵契,殊例终缘万......
  • 长兴馆绝句
    风霜守冢不知年,犬类那思母爱偏。却谢汉恩颁五饵,载讼梳洗向山前。...
  • 又寄公仪四首
    花扑行人柳荫渠,每逢嘉趣为停舻。留连一水风光暮,怅望今宵月影孤。汉橐暂持来法从,皋禽还引上......
  • 涿州
    涿州亭下柳依依,谁折长条送客归。晓月未消燕戍酒,春云初拂汉台衣。玉堂社燕宜先入,沙碛晴鸿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