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树中饿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李东阳
2025-09-05

树中饿

明代  李东阳  

山深雪寒路坎坷,两死何如一生可。
桃才自信不如哀,君若有功何必我。
楚王好士得燕才,燕家未筑黄金台。
当时周室何为哉?吁嗟乎树中饿死安足惜,何似西山采薇
食。

树中饿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树中饿翻译及注释

《树中饿》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抉择。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树中饿

山深雪寒路坎坷,
两死何如一生可。
桃才自信不如哀,
君若有功何必我。

楚王好士得燕才,
燕家未筑黄金台。
当时周室何为哉?
吁嗟乎树中饿死安足惜,
何似西山采薇食。

译文:

在山深处,雪寒路坎坷,
面对两种死法,何如选择活下去。
桃花的才华自信与悲愁相比,不如后者,
如果你有功绩,为何还需要我。

楚国的君王喜欢有才华的人,
然而燕国的家族未能建起华丽的黄金台。
那时的周朝君王又做了何事?
唉,树中饿死的命运怎能可惜,
与西山上采摘薇草为食相比又何如。

诗意和赏析:

《树中饿》以深沉而悲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处境困顿和选择的思考。诗中的“山深雪寒路坎坷”形象地描绘了困境的艰难和险恶。面对两种死法,作者表示宁愿选择活下去,以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诗中以桃花的才华自信与哀愁相比,表达了一种对于才华与成就的反思。作者认为,如果你有功绩,为何还需要他。这种对功成名就的怀疑和思考,凸显了作者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质疑。

接着,诗中提到楚国的君王喜欢有才华的人,但燕国的家族却没有建起华丽的黄金台。这种比较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以及才华和地位之间的矛盾。

最后,作者用“树中饿死”与“西山采薇食”作对比,凸显了在困境中挣扎与求生之间的选择。树中饿死的命运被描绘为无法可惜,相比之下,西山上采摘薇草为食的自由选择更加可贵。

整首诗词通过对困境、社会价值观和人生选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对自由选择的向往。通过对比和反问,诗中流露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立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树中饿拼音读音参考

shù zhōng è
树中饿

shān shēn xuě hán lù kǎn kě, liǎng sǐ hé rú yī shēng kě.
山深雪寒路坎坷,两死何如一生可。
táo cái zì xìn bù rú āi, jūn ruò yǒu gōng hé bì wǒ.
桃才自信不如哀,君若有功何必我。
chǔ wáng hǎo shì dé yàn cái, yàn jiā wèi zhù huáng jīn tái.
楚王好士得燕才,燕家未筑黄金台。
dāng shí zhōu shì hé wéi zāi? xū jiē hū shù zhōng è sǐ ān zú xī, hé sì xī shān cǎi wēi
当时周室何为哉?吁嗟乎树中饿死安足惜,何似西山采薇
shí.
食。


相关内容11:

写怀

寄中竺泐季潭

斋和居世赏编修韵

早春游望

城下盟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腹中剑
    腹中剑,中自操,一日不试中怒号。构仇结怨身焉逃,一夜十徙甘为劳。生无遗忧死余恨,恨不作七十......
  • 游城西故赵尚书果园与萧文明李士常陈玉汝潘
    漫忆江湖万里游,西园风景似南州。青苔地湿频经雨,白苎凉生不待秋。尘事已醒前日梦,岁华空白几......
  • 行乐过西崦
    白日都消笔砚间,偶因行乐到松关。秋声不尽萧萧叶,夕景无多淡淡山。蛩响寒斋僧自定,苔荒深院客......
  • 川上暮归
    此地频经画舫过,暮归原不畏风波。烟中渔网悬杨柳,浦口船灯照芰荷。归鸟去边行客少,夕阳尽处乱......
  • 送吕道士
    石室无人住,归心似鹤轻。山君驱虎去,童子报丹成。玉窦凭龙守,芝田借雨耕。怀君明月夜,遥听《......
  • 郑氏西庄
    不踏红尘道,结庐依水乡。远峰开宿雨,高树表初阳。犊卧野门寂,雁飞秋稻香。午桥花竹地,回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