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白纻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籍
2025-07-19

白纻歌

唐代  张籍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白纻歌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白纻歌翻译及注释

《白纻歌》是唐代张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译文:
明亮洁白的纻布,娇艳无比,将被制作成春衣,称之为少年。
裁缝无法确定衣袖的长短,亲自拿着刀尺前往姑娘那里。
为了防止兰膏弄脏纤纤玉指,常常派人收起掉落的珠饰。
当衣服穿好时,是寒食节的时候,还会骑着白马手持玉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制作春衣的过程为主线,通过描绘纻布的洁白和鲜艳,表达了少年的美好形象。诗中的裁缝为了确定衣袖的长度,亲自拿着刀尺来到姑娘的面前,展示了诗人对少年装束的重视和精心制作的态度。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少年装束的瑕疵之处。诗人担心使用兰膏时会弄脏姑娘纤纤玉指,因此经常派人收起掉落的珠饰,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最后两句描绘了穿上衣服的场景,诗人以寒食节为背景,寒食节是唐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不生火做饭,所以诗中提到穿衣的时候是寒食节下,也表现了时节的特殊性。而骑着白马手持玉鞭的形象,可能暗示了少年的高贵身份和品味。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少年的装束制作过程,展示了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衣着的描写,反映出了唐代社会对于服饰的重视和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青春的赞美。

白纻歌拼音读音参考

bái zhù gē
白纻歌

jiǎo jiǎo bái zhù bái qiě xiān, jiāng zuò chūn yī chēng shào nián.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cái féng cháng duǎn bù néng dìng,
裁缝长短不能定,
zì chí dāo chǐ xiàng gū qián.
自持刀尺向姑前。
fù kǒng lán gāo wū xiān zhǐ, cháng qiǎn bàng rén shōu duò ěr.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yī shang zhe shí hán shí xià, hái bǎ yù biān biān bái mǎ.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相关内容11:

惜花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缜评事

看浑中丞山桃花初有他客不通晚方得入因有戏赠

忆周秀才、素上人,时闻各在一方

别妻家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废瑟词
    古瑟在匣谁复识,玉柱颠倒朱丝黑。千年曲谱不分明,乐府无人传正声。秋虫暗穿尘作色,腹中不辨工......
  • 叹命
    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
  • 靖安寄居
    寄静不寄华,爱兹嵽嵲居。渴饮浊清泉,饥食无名蔬。败菜不敢火,补衣亦写书。古云俭成德,今乃实......
  • 江陵酒中留别坐客
    寻常纵恣倚青春,不契心期便不亲。今日烟波九疑去,相逢尽是眼中人。...
  • 哭李观
    志士不得老,多为直气伤。阮公终日哭,寿命固难长。颜子既殂谢,孔门无辉光。文星落奇曜,宝剑摧......
  • 覆巢行
    荒城古木枝多枯,飞禽嗷嗷朝哺雏。枝倾巢覆雏坠地,乌鸢下啄更相呼。阳和发生均孕育,鸟兽有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