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9-04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唐代  杜甫  

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
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翻译及注释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离开青城县前往成都的心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赴青城县出成都,
离开青城县,前往成都,
寄陶、王二少尹。
寄托给陶、王两位少尹。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之情为主题,杜甫在离开青城县前往成都之际,寄托了对陶、王两位少尹的思念和期望。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诗的开篇,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家庭和贫困的境遇,描述了妻子和孩子的笑声,以及自己为生计出入劳碌的艰辛。这些描写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现实。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离开青城县,前往成都的客情,意味着他将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新的征程。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陶、王两位少尹的寄托和期待,希望在新的地方能够得到关照和帮助。

在下一句中,作者通过描绘东郭沧江的合流与西山白雪的高耸,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渴望与向往,与作者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呼应。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身文才的怀疑和对功名成就的追忆。作者称自己的文章差底病,表明自己文才的不足,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失意。回首过去的时光,作者感叹兴盛的景象犹如滔滔江水,使他倍感惋惜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离别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同时,诗中展示了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文才和功名成就的思考,呈现了杜甫那种既苦闷又豪情的诗人心境。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拼音读音参考

fù qīng chéng xiàn chū chéng dū, jì táo wáng èr shǎo yǐn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lǎo chǐ qī nú xiào, pín jiē chū rù láo.
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
kè qíng tóu yì xiàn, shī tài yì wú cáo.
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
dōng guō cāng jiāng hé, xī shān bái xuě gāo.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wén zhāng chà dǐ bìng, huí shǒu xìng tāo tāo.
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


相关内容11:

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

石笋行

寄柏学士林居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贻华阳柳少府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酬高使君相赠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
  •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得云字)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
  • 棕拂子
    棕拂且薄陋,岂知身效能。不堪代白羽,有足除苍蝇。荧荧金错刀,擢擢朱丝绳。非独颜色好,亦用顾......
  •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庐兼有人伦)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江山归谢客,神鬼下......
  • 三韵三篇
    高马勿唾面,长鱼无损鳞。辱马马毛焦,困鱼鱼有神。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荡荡万斛船,影若扬......
  • 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有客骑骢马,江边问草堂。远寻留药价,惜别到文场。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时应念衰疾,书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