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福安府第二十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文天祥
2025-07-18

福安府第二十九

宋代  文天祥  

崔嵬扶桑日,阔会沧海潮。
倾都看黄屋,此意竟萧条。

福安府第二十九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福安府第二十九翻译及注释

《福安府第二十九》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崔嵬扶桑日,
阔会沧海潮。
倾都看黄屋,
此意竟萧条。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景象,崔嵬(指高大的山峰)扶桑(指东方的日出)的景色,广阔的海潮涌动。然而,诗人倾尽心力去看黄屋(指皇宫),却发现宫殿内竟然荒凉萧条。这首诗词通过对景色和皇宫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失望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崔嵬扶桑日和沧海潮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然而,诗人在第三句中转折出现,将目光投向黄屋,揭示了皇宫的凄凉景象。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诗中的“崔嵬扶桑日”和“阔会沧海潮”形象生动,给人以壮丽的感觉。而“倾都看黄屋”和“此意竟萧条”则通过对黄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失望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和政治腐败。它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文天祥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福安府第二十九拼音读音参考

fú ān fǔ dì èr shí jiǔ
福安府第二十九

cuī wéi fú sāng rì, kuò huì cāng hǎi cháo.
崔嵬扶桑日,阔会沧海潮。
qīng dōu kàn huáng wū, cǐ yì jìng xiāo tiáo.
倾都看黄屋,此意竟萧条。


相关内容11:

妻子第一百四十六

脱京口·上江难

留远亭

吉州第八十一

行淮东第六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题王声甫松坡樵苦唱后
    倚柯睨苍髯,短簑挟风雨。谈道谁我知,对弈者其侣。狂吟发悲调,谷鸣相律吕。扊扅岂不怨,宁售大......
  • 明堂庆成诗
    晓移天仗入思成,雨脚先驱御路清。虹影倒垂云气卷,日轮飞上衮衣明。韶音九奏真游格,酌献三行福......
  • 清江何汉英再见于空同读欧阳先生诗感慨为赋
    采芝云满山,采檗瀑垂涧。当年有清徽,为寄南来雁。雁去人已逝,岁月剨云晏。流水失声音,西河老......
  • 胡笳曲·十二拍
    洛阳一别四千里,边庭流血成海水。自经丧乱少睡眠,手脚冻皴皮肉死。反鏁衡门守环堵,稚子无忧走......
  • 宿山中用前韵
    南山之隩北山阳,羽扇轻风共影双。画桨菰蒲明月笛,青灯蟋蟀白云窗。半生游子成行债,一夜佳人作......
  • 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
    闲云舒卷无声画,醉石敲推一色棋。试问挂瓢栖碧洞,何如襆被卧彤闱。梦中芳草还成路,别后黄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