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海觉禅师山院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25

海觉禅师山院

唐代  贯休  

人言海觉老宗师,隐绝层巅世莫知。
青草不生行道迹,白云常护坐禅扉。
六环金锡飞来后,一派银河泻落时。
借问大心能济物,龙门风雹卷天池。

海觉禅师山院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海觉禅师山院翻译及注释

《海觉禅师山院》是一首贯休的唐代诗作,诗中描写了禅师海觉隐居山间修行的景象。

诗中描绘了海觉禅师高隐层巅,世人难以知晓。他修行的山间,青草不生行道迹,白云常护坐禅扉。这些描写表现出禅师的出世离群,追求超脱尘世的修道境界。

另外,诗中还提到了六环金锡飞来的场景,一派银河泻落的景象。这里可以理解为禅师修得了高深的心灵境界,得到了超凡脱俗的感悟。

最后两句“借问大心能济物,龙门风雹卷天池”是对禅师修行的评价。大心指的是高尚的心灵境界,能够拯救众生。这种心境可以比喻为龙门风,过了这个门槛,才能领悟到禅宗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描写禅师的修行场景,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境界和慈悲救渡众生的理念。作者通过禅师的境界,启示读者追求内心的静默和大爱,以实现个人的超越和解脱。

中文译文:
人们称呼海觉禅师老宗师,
他隐居在不为世人所知的山巅。
那里青草不生,不留行走的痕迹,
白云常常守护着禅室的门扉。
当六环金锡从天空飞来时,
像一条银河落下,气势十足。
请问这位大禅心是否能拯救众生,
他的修行如龙门的风雹汇聚在天上。

诗意赏析:
这首诗主要构思了禅宗修行者禅师海觉隐居山间修行的景象,以表达对修行者的赞美和钦佩之情。诗中的青草不生和白云常护都是在表明禅师隐居的环境神圣而超脱尘世。六环金锡飞来一派银河泻落的景象表现了禅师的心境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

借问大心能济物,
龙门风雹卷天池。
这两句是对禅师修行的评价和肯定。大心指的是高尚的心灵境界,这种境界可以使禅师拯救世人。而龙门风雹的比喻,则是说在修行中要迈过门槛,领悟到禅宗的真谛。整首诗以禅师修行的境界为中心,通过对禅修的赞美和思考,启示读者追求心灵的寂静和众生的拯救。

海觉禅师山院拼音读音参考

hǎi jué chán shī shān yuàn
海觉禅师山院

rén yán hǎi jué lǎo zōng shī, yǐn jué céng diān shì mò zhī.
人言海觉老宗师,隐绝层巅世莫知。
qīng cǎo bù shēng háng dào jī,
青草不生行道迹,
bái yún cháng hù zuò chán fēi.
白云常护坐禅扉。
liù huán jīn xī fēi lái hòu, yī pài yín hé xiè luò shí.
六环金锡飞来后,一派银河泻落时。
jiè wèn dà xīn néng jì wù, lóng mén fēng báo juǎn tiān chí.
借问大心能济物,龙门风雹卷天池。


相关内容11:

送人游湘湖

寄怀江西徵岷二律师

贺郑使君

游橘洲

夏日梅雨中寄睦公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吴都沈员外彬
    归休兴若何,朱绂尽还他。自有园林阔,谁争山水多。村烟晴莽苍,僧磬晚嵯峨。野醉题招隐,相思可......
  • 东林雨后望香炉峰
    翠湿僧窗里,寒堆鸟道边。静思寻去路,急绕落来泉。暮雨开青壁,朝阳照紫烟。二林多长老,谁忆上......
  • 夏日荆渚书怀
    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何时遂情兴,吟绕杉......
  • 舟中江上望玉梁山怀李尊师
    残照玉梁巅,峨峨远棹前。古来传胜异,人去学神仙。白鹿老碧壑,黄猿啼紫烟。谁心共无事,局上度......
  • 游道林寺四绝亭,观宋杜诗版
    宋杜诗题在,风骚到此真。独来终日看,一为拂秋尘。古石生寒仞,春松脱老鳞。高僧眼根静,应见客......
  • 寄怀西蟾师弟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自从相示后,长记在吟中。见说南游远,堪怀我姓同。江边忽得信,回到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