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道中逢乞食老僧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9-07

道中逢乞食老僧

唐代  贯休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道中逢乞食老僧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道中逢乞食老僧翻译及注释

道中逢乞食老僧

赤棕榈笠眉毫垂,
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只施盂中饭,
心似白莲那得知。

译文:

在路上遇到行乞食的老僧

红色棕榈斗笠,眉毛垂下,
拄着栗木杖缓慢地前行。
时人只施舀在盂中的饭食,
心灵像纯洁的白莲花又有谁能领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乞食的老僧,他穿着红色的棕榈斗笠,眉毛垂下来,拄着栗木杖缓慢地前行。时人只施舀在盂中的饭食给他,但他的心灵却像纯洁的白莲花一样,被世人所无法理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赞美和对世俗人们浅薄眼光的批评。行乞的僧人象征着一种超越物质欲望的精神追求,他们拥有纯净无欲的内心。然而,世俗人们只能理解行乞者的物质需求,却无法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行乞食的老僧,从他红色的棕榈斗笠、垂下的眉毛、拄着栗木杖,到他缓慢地前行的姿态,都给人一种安静、深沉的感觉。

诗中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行乞者与世俗人的不同。行乞者虽然只得到盂中的饭食,但他的心灵却像白莲花一样纯洁高尚。而世俗人们只看到了行乞者的物质需求,无法理解他们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对人们反思世俗眼光的狭隘和对精神追求的轻蔑起到了警示作用。它表达了作者对行乞者的敬仰,同时也对世俗人们的觉醒喊醒。

道中逢乞食老僧拼音读音参考

dào zhōng féng qǐ shí lǎo sēng
道中逢乞食老僧

chì zōng lǘ lì méi háo chuí, zhǔ zhì lì zhàng xíng chí chí.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shí rén zhǐ shī yú zhōng fàn, xīn shì bái lián nà de zhī.
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相关内容11:

贻张生

晚夏金江寓居答友生

湖西逸人

寄李洞秀才

还黄平素秀才卷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江上值春雨
    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农田淹浸尽,客棹往来难。愁杀骚人路,沧浪正......
  • 答知己自阙下寄书
    故人劳札翰,千里寄荆台。知恋文明在,来寻江汉来。群机喧白昼,陆海涨黄埃。得路应相笑,无成守......
  • 赠轩辕先生
    曾亲文景上金銮,语共容城语一般。久向红霞居不出,若非清世见应难。满炉药熟分仙尽,几局棋终看......
  • 不睡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天明拂经案,一炷白......
  • 夏日荆渚书怀
    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何时遂情兴,吟绕杉......
  • 送迁客
    天涯即爱州,谪去莫多愁。若似承恩好,何如傍主休。瘴昏铜柱黑,草赤火山秋。应想尧阴下,当时獬......